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张进这本书,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相可让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张进,记者、编辑。南京大学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曾在工人日报社、《财经》杂志社工作。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是财新传媒团队核心成员。现任财新传媒编委、财新《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
借这本书,记录下对自己抑郁相的一些自我诊断和治疗。 现在回想起来,我大概是从去年年中,自己的情绪开始出问题的。那段时间往后,我能逐渐感觉到对几乎所有事物都丧失兴趣,变得不想与人交流,会偶尔头疼背疼,并且一到晚上就感觉很痛苦,是那种焦虑紧张到会喘不过气并且全身...
评分要求患者投稿,自己编排顺序,然后通过之前记者关系,在老东家出版社出版书,想想都可怕。 我在这里想通过豆瓣这个公正平台曝光一件让人咋舌的事情,作为财新传媒前领导公开无证行医、侵犯著作权、虚假名义募捐,详见微博 https://douc.cc/39U2yp 此人在没有任何医疗证件的时候...
评分因为乔任梁之死,突然很想了解这个疾病,找书来看当然是最好的方式,也不知哪些才好看,碰运气了。 这本书会让你对抑郁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但专业性偏强,所以对于我这种业余的想多看案例和真实感受描写的人来说可读性不太高,与我购买的期待不太相符,但还是感谢人生看的...
评分没有完全看完,因为几个故事读下来心情已经非常沉重,成为抑郁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恢复治疗也是,期间伴随家人的陪伴或无奈,同事朋友的接纳或不解。首先就我自身而言,属于悲观主义者来寻找诸如此类的书籍时,是希望得到些许启迪和帮助的,这时候需要书籍的专业性,如果...
评分一天时间看完,因为察觉自己有抑郁症,一度觉得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已经几乎没有再发作,看完之后有一些共鸣感,跳过了一些病理药理。 这本书没有鸡汤,只有客观的陈述和病症事实,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但确诊还需专业医生,千万不要给自己套病症。看到抑郁症患者也有充实...
给完全不懂的人做点普及还好,真有抑郁症的还是算了。曾经的得病经历不足以支撑他做专业的普及,也不足以他帮病人诊断,只有最末说治疗骗局的新闻稿才能显示出他作为媒体人的专业度。自渡渡人宏心壮志之类,当我看到作者是双相,而不是纯粹的抑郁时就得到了解答。治愈渡人普及说得太早了,有点怀疑作者还在轻躁狂状态。
评分一直关注抑郁症这个话题,因我认为未来三十年甚至更久,这将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大问题
评分原本是为了帮助朋友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症而买给ta看的,可是ta看不进,干脆我来看看。有抑郁症怀疑或者倾向的人或者家属特别应该看看这本财新主编张进写的现身治疗抑郁症的书,症状是多重身体不适失眠胸口烧灼胃痛心悸等,易患人群、足量足期治疗,家属最好的态度是陪伴等等。连我这个打酱油的人看了都有些启发
评分看完这本书很生气。抑郁症临床表现等基本信息上,作者有很多常识性错误,这些都会严重误导不了解抑郁症的读者。我非常失望。我认为专业的概念还是应该由专业人士来写,作者作为抑郁症患者,只分享自己的部分就好了,并没有能力或资格进行科普。
评分渡人这一部分看来很感动。“无论多好的论证也不一定能说服所有听众”--更难得的是承认不同疗法的可行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