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 著
出品人:
页数:544
译者:孙佩 陈雅馨 译
出版时间:2015-10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5507
丛书系列:新知文库(新版)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菲利普·津巴多
  • 社会学
  • 新知文库
  • 心理学哲学
  • 社会
  • 三联
  • 心理学
  • 社会学
  • 人性
  • 权力
  • 实验
  • 道德
  • 组织行为
  • 心理操控
  • 群体行为
  • 黑暗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实验中,通过专门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即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这些人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2007年,津巴多教授首度撰书详述其事,并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为什么优秀的美国女兵会对伊拉克战俘做出虐囚的性游戏?为什么护士明知医生处方超剂量,却仍遵从指示开药?为什么上司只是暗示和默许,属下却惟命是从和变本加厉?在日常生活中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下,我们是否会像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一样,不知不觉地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之事,从而堕落成魔鬼撒旦。善恶的界限在哪里,人性的脆弱超乎你的想象!

·本书入选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人民网读书频道共同组织评选的“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的10部书”。

·本书内容曾三度被拍成电影:《死亡试验》(Das Experiment,2001)、《叛狱风云》(The Experiment,2010)、《斯坦福监狱实验》(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2015)。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1933-)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现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退教授。他的《害羞》(Shyness)、《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与 Richard Gerrig合著)两书总销量已逾250万本。津巴多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现任斯坦福大学恐怖主义跨领域政策、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他编创了美国公共电视台的获奖节目《探索心理学》(Discovering Psychology),并在片中担任主持人。2004年,他应邀担任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案的专家证人。由于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来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特向他颁发了希尔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

目录信息

第1章 邪恶心理学:情境中的性格转换
第2章 星期日:突袭逮捕行动
第3章 堕落仪式正式开始
第4章 星期一:犯人叛乱
第5章 双重麻烦的星期二:访客和闹事者
第6章 星期三:逐渐失控
第7章 假释的权力
第8章 星期四:对峙时刻
第9章 星期五:淡出黑暗
第10章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意涵Ⅰ:性格转换的炼金术
第11章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意涵Ⅱ:伦理学及拓展研究
第12章 社会动力学调查Ⅰ:权威、奉守与顺从
第13章 社会动力学调查Ⅱ:去个人化、去人性化以及姑息之恶
第14章 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
第15章 让系统接受审判:领导层的共谋
第16章 抗拒情境影响力,赞颂英雄人物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你我都站在悬崖的边上 这本书看完已经有几天了,但是一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来总结它,我不是学心理学的,所以没办法从专业的角度去给这本书定位,也没办法将500多页、50多万字的内容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我想写的,并不是这本书有多么的好,多么值得一看,虽然我愿意向任何一...  

评分

评分

评分

如果文革发生,你会做个好人,不去打砸抢,不去批斗别人,不去迫害吗? 先别回答,看完后再说。 从《现代性与大屠杀》,到《浪潮》,到《朗读者》,再到《路西法效应》,一路阅读下来,对于二战犹太大屠杀,包括文革,的思考越来越清晰,同时对于人的复杂性也更加了解,越来越...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监狱实验,诟病,表演,纳粹。

评分

极———其啰嗦

评分

人们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角色相贴合,所以实验中的狱卒乃至我亲身经历过的军训中的教官们会不自觉地使用起他们的角色赋予他们的特权。整本书的立意很好,我也很感兴趣好人为什么会变成恶魔,但是读完之后想说我真的很不喜欢这本书。前半本读到斯坦福大学实验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是不是在实验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心理学家都不会出面干预?让所谓的“狱卒”对“犯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有辱人格的行为?如果实验的结果是让被实验者变得暴虐或留下心理创伤,这是谁的责任??在作者的表述中,“狱卒”们由好人变成了恶魔,但其实他自己早就把立场放到了狱卒这一边。整本书无比啰嗦,翻译得又很一般,各种实验和事例的可信度让人存疑。

评分

丧钟为我而鸣:不作为即是平庸之恶。

评分

人们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角色相贴合,所以实验中的狱卒乃至我亲身经历过的军训中的教官们会不自觉地使用起他们的角色赋予他们的特权。整本书的立意很好,我也很感兴趣好人为什么会变成恶魔,但是读完之后想说我真的很不喜欢这本书。前半本读到斯坦福大学实验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是不是在实验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心理学家都不会出面干预?让所谓的“狱卒”对“犯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有辱人格的行为?如果实验的结果是让被实验者变得暴虐或留下心理创伤,这是谁的责任??在作者的表述中,“狱卒”们由好人变成了恶魔,但其实他自己早就把立场放到了狱卒这一边。整本书无比啰嗦,翻译得又很一般,各种实验和事例的可信度让人存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