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巴塔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为其 “无神学大全”三部曲的第一部。该书出版于二战期间,是巴塔耶治疗肺病期间智力劳作的产物,他的主要哲学概念——耗费、逾越、祝祭、神圣情色,他有关生命、死亡与内在体验的沉思,均赖此书得以深刻展示。其观点振聋发聩,曾令萨特大为惊愕,著文批判。在《内在体验》中,巴塔耶的行文方式深受尼采及克尔凯郭尔影响,他以哲理名言、思考札记形式构建全书,用饱含激情的方式表达他对生命、死亡和内在体验的思考,妙笔生花,富于哲理。
乔治•巴塔耶(1897-1962),法国20世纪上半期著名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亦是后结构主义的先驱。其哲学思想以独特的耗费理论为出发点,以充满智慧的神秘主义为特征,视野所及,包括哲学、伦理、社会批判以及性理论等领域。其思想上续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
布朗肖:内在体验——当我们摧毁真理,暴露给灼烧的太阳 中译:白轻(拜德雅·卡戎文丛主编、泼先生执行主编) 本文首发于泼先生微信公号:pulsasir,转发已获授权,请勿随意转载使用。 当我们摧毁了那荫蔽我们的真理,看见自己被暴露给一个灼烧我们的太阳时——但那太阳不过...
评分[法]莫里斯·布朗肖 当我们摧毁了那荫蔽我们的真理,看见自己被暴露给一个灼烧我们的太阳时——但那太阳不过是我们之贫乏和我们之冷酷的反光——我们就渐渐地在我们自己身上听到尼采的话:“现在是伟大的正午,最可怕的光天化日。”或许,读完乔治·巴塔耶的《内在体验》后,...
评分程小牧 乔治·巴塔耶:非知的迷途 |DawanArt书讯 “愤怒地冲洗自己终究比保持干净更快乐。” 阅读巴塔耶未必有危险,但确实很冒险。——弗朗西斯·马赫芒德 从第一次翻开《内在经验》到打算翻译这本书,从写下第一行译文到今天,十年过去了。巴塔耶曾说:“我写作,是为了...
评分程小牧 乔治·巴塔耶:非知的迷途 |DawanArt书讯 “愤怒地冲洗自己终究比保持干净更快乐。” 阅读巴塔耶未必有危险,但确实很冒险。——弗朗西斯·马赫芒德 从第一次翻开《内在经验》到打算翻译这本书,从写下第一行译文到今天,十年过去了。巴塔耶曾说:“我写作,是为了...
文章好,但翻译生涩得狠。
评分纸质版程小牧译本和kindle版尉光吉译本一起看的。二者的翻译差异很多,有五六处竟然完全意义相左,个人能力所限无从判断是非,但从阅读体验来说程小牧译本似乎好一点。巴塔耶似乎是这样一种思想家,如果没有尼采的开拓,那么类似的思考是很难想象的。而他专注于一点的考察又使自己走向尼采的反面
评分支配了苦难的人需要被粉碎,好让自己加入裂伤,而拯救的观念只属于被苦难撕裂的人
评分他所站立其上的那个“最高的尖顶”在哪儿?http://cul.sohu.com/20151030/n424724787.shtml
评分即使如此不认同关于苦行的看法。巴塔耶未免太高估对于拯救的迷恋,那所昭示的仍未抵达的极限。巴塔耶并未达到可能性之尽头。“拯救的谋划一旦形成,苦行就变得可能。”绝非,恰恰相反。拯救只可能成为行动的起点,‘一切可能之谋划的巅峰’绝非拯救,而是弃绝,弃绝拯救的可能,同时也并不要求死亡,存在还原为存在本身。真正的苦行是绝对意义上的弃绝,而非占有。真正意义的苦行并不出于任何目的,因其本身就已包括对目的的废除,行动者将自身完全放逐。也绝非匮乏,苦行的内在充盈性。狂喜之巅的狂喜,绝望之后的绝望,表达与沉默的双重极限,以及,绝对弃绝。包括弃绝弃绝本身。表征之一——苦行者甚至无需献祭自身,神性或洁净?在真正苦行的意义上,概念的两者未必不等同于污泥,或秽物。/“不是基督徒的痛苦,而是天赋的欣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