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秦汉帝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最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作者简介】鹤间和幸 1950年出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科文学博士。曾任茨城大学教授,现任学习院大学文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秦汉帝国史、中国文明史,尤其重视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探索秦汉帝国》等。
【译者简介】马彪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秦汉史)博士,1987年起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赴日先后为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起迄今为国立日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历史学专业教授。多年从事秦汉史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专著:《秦汉豪族社会研究》(中国书店2002),译著: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等。
得到听书: 我们把秦始皇的遗产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皇帝为核心的皇权政治;第二,以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中央集权模式;第三,法家思想在政治中的应用;第四,皇帝的各种习惯动作和排场,以及由此形成的示范效应。 然后我们看上述的“秦始皇的四大遗产”,在汉朝的传承与发酵。...
评分 评分讲谈社这个系列的书读了三本,总体来看是一本不如一本,宫本一夫的新石器和夏写的极好,平川则是把所有的殷周春秋资料塞入自己的框架内,虽然框架的正确与否值得商榷,但是这种做法无疑是大胆且值得鼓励的,书中诸国对正统的争夺以及先秦文献的辨伪和改编都是引人入胜的。鹤间...
还行,没什么令人眼睛一亮的见解,但努力吸取当代出土文献和墓葬研究的成果,从而很好还原了秦汉帝国的语境。作者一是试图用“想象你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角度表述这部简史或曰入门通史,而不侧重于建构何种历史哲学,更刻意避免意识形态,注重用文献和文物说话。二是特意用出土文献来讲故事补充史书,把一些简牍当作故事来叙事,比较有意思。最终,作者希图用“始皇的遗产”来涵盖从秦统一到汉的遗响这四百年的历史,只能说有道理但涵盖不住。从内容来说,轻松好读,有很多文字明显是前四史原文的翻译又翻回了中文。翻译的错误不少。
评分2017年79:比前两本可读性稍好,至少作者条理清晰。我是真不喜欢讲谈社这个系列。
评分从秦昭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帝,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对外战争,南平百越,设置南海等三郡;北攻匈奴,设置四十四县。
评分责编同志活儿太糙了。比如279页“铁的生产过程首先要通过木炭的燃烧从铁矿石(酸化铁)还原出一氧化碳”,我读了三遍都没明白……
评分两种不常见的视角:大量的考古发现引出平民视角,王侯将相影子里的历史;作为日本研究者特有的蛮夷(非贬义)视角,去中心化的认知,发现地域及中国历史的多样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