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嘆選批唐詩六百首(羅輯思維獨傢定製版)

金聖嘆選批唐詩六百首(羅輯思維獨傢定製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作者:金聖嘆【選批】
出品人:木晷文化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4
價格: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5026923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金聖嘆
  • 唐詩
  • 詩詞
  • 詩歌
  • 賞析
  • 古典文學
  • 羅輯思維
  • 邏輯思維
  • 唐詩
  • 選批
  • 金聖嘆
  • 羅輯思維
  • 古典文學
  • 詩歌賞析
  • 經典讀物
  • 中華文化
  • 人文素養
  • 閱讀推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貫華堂選批唐纔子詩序 030
杜審言 二首
春日京中有懷 002
大酺 003
李嶠 一首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 004
瀋佺期 六首
興慶池侍宴 004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005
再入道場紀事 005
紅樓院 006
和上巳連寒食有懷京洛 007
龍池 007
宋之問 三首
三陽宮石淙侍宴得幽字 008
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  009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山莊  010
崔湜 一首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011
馬懷素 二首
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  011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 012
武平一 一首
立春日內齣彩花樹 013
劉憲 二首
立春日內齣彩花樹 014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014
韋元旦 一首
興慶池侍宴 015
裴漼 一首
龍池 016
張說 四首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017
三月三日承恩遊宴定昆池官莊 017
幽州新歲作  018
㴩湖山寺 018
蘇頲  四首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    020
興慶池侍宴    021
扈從鄠杜間奉呈刑部尚書舅崔黃門馬常侍    021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021
張九齡 一首
奉和聖製早發三鄉山行 022
賈曾 一首
奉和春日齣苑矚目應令 023
徐安貞 一首
聞鄰傢理箏 024
李邕 一首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 025
孫逖 一首
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長安 026
逢立春日贈韋侍禦及諸公 027
張諤 一首
延平門高齋亭子應岐王教  027
庾光先 一首
奉和劉采訪縉雲南嶺作    028

李憕 一首
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  029
春望之作

賈至 一首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010
王維 十五首
大同殿生玉芝龍池上有慶雲百官共睹聖恩
便賜宴樂敢書即事       031
酬郭給事  032
早鞦山中作     032
敕賜百官櫻桃   033
積雨輞川莊作    033
既濛宥罪鏇復拜官伏感聖恩竊書鄙意兼奉簡       新除使君等諸公       034
酌酒與裴迪      035
春日同裴迪過新昌裏訪呂逸人不遇   035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036
和賈至捨人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之作   037
齣塞作      037
敕藉岐王九成宮避暑
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
春望之作      038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泉寓目  039
送楊少府貶郴州 039
裴迪 一首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裏訪呂逸人不遇  040
孟浩然 三首
除夜有懷   041
登安陽城樓     042
春情      042
王昌齡 二首
萬歲樓    044
九日登高   045
高適 五首
同陳留崔司戶早春宴蓬池  046
夜彆韋司士得城字      046
東平送前衛縣李寀少府    047
重陽  047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048
崔顥 二首
黃鶴樓 049
行經華陰 050
岑參 九首
西掖省即事    052
九日使君席奉餞衛中丞赴長水  052
奉送杜相公發益州     053
暮春虢州東亭送李司馬歸扶風彆廬  053
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054
和賈至捨人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之作  054
和祠部王員外雪後早朝即事   055
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  055
使君席夜送嚴河南赴長水得時字(存目)056
李欣 五首
送魏萬之京    056
題璿公山池   056
寄綦毋三      057
宿瑩公禪房聞梵     057
送司勛盧員外      058
祖詠 一首
望薊門  059
萬楚 一首
五日觀妓  059
綦毋潛 一首
經陸補闕隱居 060
崔曙 一首
九日登仙颱呈劉明府容   061
元結 一首
橘井   062
嚴武 一首
巴嶺答杜二見憶   062
張謂 四首
春園傢宴    063
杜侍禦送貢物戲贈   064
彆韋郎中      064
西亭子言懷     065
劉方平  一首
鞦夜寄皇甫冉鄭豐   065
陶峴 一首
西塞山下迴舟作    066
獨孤及  一首
同皇甫侍禦齋中春望見示之作   067
張誌和  一首
漁父   068
李白 七首
登金陵鳳凰颱   069
題雍丘崔明府丹竈 070
送賀監歸四明   071
題東溪公隱居   071
鸚鵡洲    072
寄崔侍禦   072
彆中都兄明府 073
劉長卿 十七首
漢陽獻李相公   073
獻淮寜軍節度使李相公  074
贈彆嚴士元    074
登餘乾古城    075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  075
使次安陸寄友人  076
送耿拾遺歸上都   076
送陸澧倉曹西上   077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嶽陽寄阮中丞 077
江州重彆薛六柳八二員外  078
送柳使君赴袁州    078
題靈祐和尚故居  079
登鬆江驛樓北望故園  079
送靈徹上人還越   080
過賈誼故居   080
北歸入至德界偶逢鄰傢李光宰  081
賦得      081
錢起 四首
幽居暮春書懷   082
闕下贈裴捨人   082
山中酬楊補闕見過 083
夜宿靈颱寺寄郎士元 083
包何 三首
闕下芙蓉 084
和程員外春日東郊即事 084
同閻伯均宿道觀有述  085
秦係 二首
獻薛僕射   086
題章野人山居   087
李嘉祐 六首
題遊仙閣息公廟  087
題靈颱縣東山主人   088
早鞦京口旅泊贈張侍禦 088
自蘇颱至望亭驛人傢盡空春物增思悵然有作  因寄從弟紓       089
送硃中捨遊江東  090
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聞枉劉七侍禦詩      因以酬答      090
韓翃 七首
題仙遊觀    091
送王少府歸杭州  092
送李少府入蜀     092
送冷朝陽還上元      093
送高彆駕歸汴州      093
送故人赴江陵尋庾牧      094
送客歸江州      094
皇甫冉 七首
同溫丹徒登萬歲樓   095
宿淮陰南樓酬常伯能  096
使往壽州寄劉長卿  096
鞦日東郊作   097
酬李補闕   097
酬張二倉曹楊子所居見寄兼呈韓郎中      098
送孔巢父赴河南軍 098
韋應物 四首
宴李錄事    099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100
寓居澧上精捨寄於張二捨人   100
寄李儋元锡   101

皇甫曾 二首
早朝日寄所知   102
鞦夕寄懷素上人  102
郎士元 四首
春宴王補闕城東彆業  103
酬王季友題半日村彆業兼呈李明府 103
還贈錢員外夜宿靈颱寺見寄 104
蓋少府新除江南尉問風俗 104
盧綸 三首
長安春望   105
晚次鄂州   106
早春歸盩厔舊居寄耿拾遺湋李校書端 106
耿湋 一首
上裴行軍中丞 107
司空曙 五首
南原望漢宮 108
酬李端校書見贈 108
題暕上人院 109
寄鬍處士 109
九日登高 110
李益 二首
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111
同崔頒登鸛雀樓    111
崔峒 一首
寄上韋蘇州兼呈吳縣李明府 112
竇叔嚮 一首
夏夜宿錶兄宅話舊    112
李端 二首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113
送濮陽錄事赴忠州   113
張南史 一首
陸勝宅鞦雨中探韻    114
硃放 一首
早發龍且館舟中寄東海李司倉鄭司戶 115
竇常 一首
寒食途次鬆滋渡先寄劉員外  116
竇牟 一首
鞦居對雨贈彆盧七侍禦  117
於鵠 一首
送宮人入道  118
楊郇伯 一首
妓人齣傢    118
戴叔倫 五首
和汴州李相公人日立春  119
贈司空拾遺 120
過故人陳羽山居   120
酬耿少府見寄   121
過賈誼舊居   121
硃灣 一首
尋隱者韋九於東溪草堂 122

王建 二十一首
早春午門西望 123
獻王樞密 124
早鞦過龍武李將軍書齋 124
送從侄凝赴江陵少尹 125
上陽宮 125
華清感舊 125
同於汝锡遊降聖觀 126
寄舊山僧 127
題金傢竹溪 127
題石甕寺128
賀楊巨源博士拜虞部員外 128
贈盧汀諫議 129
從軍後寄山中友人129
贈崔杞駙馬130
微雪早朝130
送宮人入道131
送司空神童131
歲晚自感132
聞說132
送吳諫議上饒州133
故梁國公主池亭133
武元衡 四首
崔敷嘆春物將盡恨不同覽時餘方為事牽求
及往尋不遇因題留贈 134
鞦夕對雨寄史近崔積135
嚴司空荊南見寄  135
春題龍門香山寺   136
王錶 一首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136
權德輿 三首
田傢即事    137
待漏假寐夢歸江東舊居因思惠闍黎茅處士   138
送李處士弋陽山居   138
劉禹锡  十二首
金陵懷古  140
鬆滋渡望峽中  140
送李庾先輩北選  141
張郎中籍遠寄長句開緘之日已及新鞦
因舉目前仰酬高韻 141
懷妓   142
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中彆墅  142
荊門懷古      143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彆   143
漢壽城春望    144
竇夔州見寄寒食日憶故姬小紅吹笙因和之      144
題於傢公主舊宅   145
竇朗州見示與澧州元郎中早鞦贈作命同答 145
羊士諤  二首
郡中即事   146
郡中言懷寄西川蕭員外 146
陳羽 一首
夜彆溫商梓州  147
韓愈 七首
和水部張員外宣政衙賜百官櫻桃詩  148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48
答張十一功曹 149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149
晉公自蔡州入覲途中重拜颱司以詩示幕中
賓客愈因之 150
韶州留彆張端公使君 151
奉和庫部盧四兄曹長元日朝迴 151
柳宗元 七首
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 152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153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彆 154
彆捨弟宗一 154
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寄江陵李元二侍禦155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155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156
楊巨源 十六首
寄江州司馬 156
送章孝標校書歸杭州因寄白捨人 157
古意贈王常侍 157
寄中書同年捨人 158
送人過衛州 158
薛司空自青州歸朝 159
酬盧員外  159
鼕夜陪丘侍禦聽崔校書彈琴  160
題賈巡官林亭   160
和大夫邊春呈長安親故   161
贈渾钜中允     161
送定法師歸蜀法師即紅樓院供奉
廣宣上人兄弟 162
早朝   162
贈張將軍   163
觀徵人迴  163
送澹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   164
張籍 三首
寄和州劉使君 165
寄蘇州白二十三使君  165
寄陸渾趙明府    166
白居易 九首
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遊寺 167
香爐峰下新蔔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 167
尋郭道士不遇  168
臨臥聽法麯霓裳 168
餘杭形勝     169
履道池上作  169
舟中晚起  170
湖上春行    170
西湖晚歸迴望孤山寺贈諸客 170
元稹 七首
過襄陽樓呈上府主嚴司空樓在江陵
節度使宅北隅       172
和樂天早春見寄      173
鄂州寓館嚴澗宅      173
清都春霽寄鬍三吳十一    174
早春尋李校書      174
初除浙東妻有沮色以詩曉之 175
贈嚴童子      175
李紳 八首
入泗口    176
江南春暮寄傢    176
滁陽春日懷果園閑宴 177
迴望館娃故宮   177
重到惠山     178
憶春日太液池亭東候對  178
皋橋  179
晏安寺 179
賈島 四首
早鞦寄題天竺靈隱寺 180
題虢州吳郎中三堂 181
寄韓潮州愈 181
送盧少府歸牛渚 182
硃慶餘 四首
自蕭關望臨洮 182
羽林郎 183
歸故園 183
題廢宅 184
李商隱 二十九首
七夕 185
聖女祠185
重過聖女祠 186
哭劉 186
隋宮  187
二月二日  187
籌筆驛  187
即日  188
馬嵬  188
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189
宿晉昌亭聞驚禽  189
淚     190
楚宮     191
贈從兄閬之    191
井絡    192
寫意  192
安定城樓    193
杜工部蜀中離席    193
麯池      194
潭州    194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     195
餘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195
流鶯      195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196
和人題真娘墓   196
水齋      197
韓同年新居餞韓西迎傢室戲贈  197
子初郊墅      198
贈趙協律晳    198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   199

溫庭筠  二十首
春日訪李十四處士   200
南湖  201
過馬嵬驛 201
經李徵君故居  201
寄嶽州李員外  202
遊南塘寄知者  202
寄盧生   202
春日偶作   203
和友人溪居彆業 203
贈知音  204
過陳琳墓    204
題崔公池亭舊遊 205
西江上送漁父 205
利州南渡  206
山中與道友夜坐聞邊防不寜因示同誌206
寒食前有懷  207
宿雲際寺     207
河中陪節度遊河亭   208
寄清涼寺僧      208
傷李處士 209
杜牧 十五首
九日齊山登高 210
題青雲館 210
寄題甘露寺北軒 211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211
早雁 212
西江懷古 212
齊安郡晚鞦 213
長安雜題 213
又 214
街西 214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215
自宣城赴官上京 215
柳 216
商山麻澗   216
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 217
許渾 三十三首
姑蘇懷古  217
南庭夜坐貽開元禪定二道者 218
韶州驛樓宴罷 218
鶴林寺中鞦夜玩月   219
鄭秀纔東歸憑達傢書  219
鹹陽城西門晚眺  220
登故洛陽城    220
早發天颱中岩寺度關嶺次天姥岑 221
淮陰阻風寄楚州韋中丞   221
和友人送僧歸桂州靈岩寺  222
驪山    222
傷李秀纔   223
與韓鄭二秀纔同舟東下洛中親友送至景雲寺     223
姑熟官捨    224
淩歊颱送韋秀纔  224
滄浪峽    225
再遊姑蘇玉芝觀  225
重遊練湖懷舊   226
村捨  226
四皓廟  227
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主人宴餞    227
至頻暮宿東溪   228
淩歊颱      228
金陵懷古     229
京口閑居寄京洛友人 229
臥病   230
酬錢汝州     230
寓居開元精捨酬薛秀纔見貽  230
送王總歸丹陽托看故居  231
晨起白雲樓寄龍興江準上人兼呈竇秀纔 231
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  232
鞦晚自朝颱至韋隱居郊園   232
將歸姑蘇南樓餞送李明府  233
汴河亭 233
李遠  四首
聽話叢颱  234
失鶴    234
贈南嶽僧 235
聽王氏子話歸州昭君廟 235
趙嘏 十五首
長安晚鞦 236
齊安早鞦  236
長安月下與故人語故山 237
東望  237
題橫水驛雙峰院鬆 238
登安陸西樓 238
麯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239
憶山陽 239
憶山陽 240
早發剡中石城寺 240
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241
經漢武泉 241
送盧緘歸揚州 242
寄歸 242
寒食新豐彆故人 243
薛逢 六首
開元後樂  243
長安夜雨 244
漢武   244
獵騎  245
宮詞    245
題白馬驛 246
姚鵠 一首
玉真觀尋趙師尊不遇   246
劉威 一首
遊東湖黃處士園林  247
劉滄 十五首
鞦夕山齋即事 248
鞦日寓懷   248
鞦日山寺懷友人  249
經龍門廢寺   250
鹹陽懷古  250
題王母廟  251
留彆復本修古二上人 251
懷汶陽兄弟    252
江樓月夜聞笛  252
春晚旅次有懷    253
和友人憶洞庭舊居  253
晚歸山居  254
長洲懷古   254
經麻姑山  255
經煬帝行宮  255
項斯 二首
宿山寺  256
山行  256
雍陶 五首
送徐山人歸睦州舊隱  257
經杜甫舊宅 257
到蜀後記途中經曆 258
贈玉芝觀王尊師 258
晴  259
來鵬 二首
寒食山館書情 260
鄂渚除夜書懷 260
崔魯  三首
春日即事 261
過蠻溪渡 261
春晚嶽陽言懷 262
曹鄴 二首
碧潯宴上有懷知己 262
送進士下第歸南海  263
李群玉 七首
黃陵廟 264
送秦煉師歸岑公山 264
玉真觀 265
金塘路中 265
九子坡聞鷓鴣 266
同鄭相公齣歌姬小飲戲贈  266
秣陵懷古  267
李郢 九首
贈羽林將軍  267
江亭晚鞦   268
晚泊鬆江驛   268
重陽日寄浙東諸從事 269
友人適越路過桐廬寄題江驛 269
裴晉公  270
江亭春霽 270
暮春山行田傢歇馬  271
送劉榖 271
李頻 四首
湘中送友人 272
和友人下第北遊感懷  272
題張司馬彆墅   273
鄂州頭陀寺上方 273
劉得仁 一首
贈敬晊助教    274
方乾 四首
題烏龍山禪居  275
法華寺上方  275
贈式上人  276
湖北有茅齋湖西有鬆島輕棹往返頗諧素心     因成四韻   276
翁綬一首
隴頭 277
司空圖 一首
寄贈詩僧秀公  278
張喬 一首
河中鸛雀樓 279
鬍曾 二首
寒食都門作 280
自嶺下泛舟到清遠峽作 280
唐彥謙 三首
長陵  281
蒲津河亭  282
寄懷  282
章碣   一首
桃源  283
瀋彬 一首
入塞  284
皮日休 七首
西塞山泊漁傢 285
開元寺客省早景 285
初鼕偶作寄南陽閏卿 286
寄閏卿博士   286
褚傢林亭  287
病後即事 287
奉和魯望新夏東郊閑泛有懷 288
陸龜濛 十首
    289
彆墅懷歸 289
寒夜同襲美訪北禪院寂上人  290
小雪後即事    290
中鞦後待月 291
閑書  291
春雨即事   292
同襲美遊北禪院院是故司勛陸郎中舊宅 292
奉送浙東德師侍禦罷府西歸 293
褚傢林亭  293
李縠 一首
浙東罷府西歸酬彆張廣文皮先輩陸秀纔 294
鄭璧 一首
哭開元觀顧道士 295
魏樸 一首
悼鶴  295
李洞 一首
斃驢 296
曹唐 四首
送羽人王锡歸羅浮   297
送劉尊師祗詔闕庭 297
暮春戲贈吳端公 298
贈南嶽馮處士  298
鄭榖 五首
鷓鴣  299
渚宮亂後作    300
渼陂  300
登慈恩寺塔 301
石城  301
崔塗 二首
春夕旅懷  302
鸚鵡洲春望  303

張蠙 二首
邊情  304
贈九江太守   304

蘇廣文  一首
自商山宿陶令隱居 305
周樸 二首
桐柏觀    306
登福州南澗寺 306
吳融 十二首
金橋感事 307
彭門用兵後經沛路  307
廢宅   308
富春 308
新安道中玩流水  309
春歸次金陵  309
浙東筵上有寄  310
書懷  310
送知古上人 311
和陸拾遺詠諫院鬆  311
即事   312
東歸次瀛上  312
韓偓 九首
春盡  313
重過麯江  313
三月  314
午睡夢江外兄弟  314
過臨淮故裏  315
避地寒食 315
途中經野塘 316
傷亂   316
禁中作   317
曹鬆二首
彆湖上主人 317
南海旅次  318
劉兼 一首
夢歸故園   318
王貞白 一首
洗竹  319
韋莊 十六首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320
雪夜泛舟遊南溪 320
鄜州留彆張員外 321
柳榖道中作卻寄 321
憶昔    322
天井關   322
江上題所居  323
鷓鴣   323
鄠杜舊居  324
庭前桃  324
悼亡姬  325
灞陵道中  325
江皋贈彆  326
婺州屏居濛右省王拾遺軒車枉訪病中延款          不得因成寄謝   326
鹹陽懷古   327
題盤豆驛水館後軒  327
黃滔 三首
寄懷南北故人  328
雁   328
送僧  329
李鹹用  二首
題王處士山居   329
春日喜逢鄉人劉鬆   330
廖匡圖 一首
九日陪董內召登高 330
韋蟾  一首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   331
羅隱 九首
麯江春感332
桃花   332
重過隨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長句 333
商驛樓東望有感  333
梅花   334
送舒州宿鬆縣傅少府   335
蓮塘驛     335
憶九華    336
寄前宣州竇常侍      336
羅鄴 一首
徵人  337
譚用之 四首
贈索處士  337
寄左先輩  338
鞦宿湘江遇雨  338
鞦夜同友人話舊 339
徐夤 二首
贈黃校書先輩璞閑居 339
覽柳渾汀洲采白 之什因成 340
伍喬 一首
晚鞦同何秀纔溪上 341
無名 一首
遊硃陂故少保杜公林亭  341
皎然 一首
晚春尋桃源觀 342
清江 一首
喜嚴侍禦蜀還贈嚴秘書 342
護國   一首
傷蔡處士 343
貫休 一首
獻蜀王建  344
齊己  四首
中鞦月   344
寄廬嶽僧  345
聞尚顔上人創新居有寄 345
送人入蜀     346
曇域 一首
懷齊己上人 346
若虛 一首
樂仙觀  347
棲一 二首
武昌懷古  347
懷廬山舊隱  348

魚庭聞貫
葭鞦堂詩序
金聖嘆先生傳
金人瑞
編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才子书毕竟是才子书,庸人读起来很有难度. 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把书读了一遍,不懂之处多得数也数不清.但是应该说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才子评价妙的地方,总是要细细揣摩一下,多少还是有点体会的. 全书六百首差一点点,自己之前知道的不超过五首;真是汗颜啊. 于唐诗相比,我则更喜欢...

評分

每个中国人家里,都应该有一部唐诗。 今天给大家推荐《金圣叹选批唐诗》和《金圣叹选批杜诗》,是最独特、最奇葩、最能给人启发的唐诗选本。 今天的中国,流行度最高的唐诗,恐怕是这么几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鹅鹅鹅,曲...  

評分

才子书毕竟是才子书,庸人读起来很有难度. 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把书读了一遍,不懂之处多得数也数不清.但是应该说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才子评价妙的地方,总是要细细揣摩一下,多少还是有点体会的. 全书六百首差一点点,自己之前知道的不超过五首;真是汗颜啊. 于唐诗相比,我则更喜欢...

評分

每个中国人家里,都应该有一部唐诗。 今天给大家推荐《金圣叹选批唐诗》和《金圣叹选批杜诗》,是最独特、最奇葩、最能给人启发的唐诗选本。 今天的中国,流行度最高的唐诗,恐怕是这么几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鹅鹅鹅,曲...  

評分

每个中国人家里,都应该有一部唐诗。 今天给大家推荐《金圣叹选批唐诗》和《金圣叹选批杜诗》,是最独特、最奇葩、最能给人启发的唐诗选本。 今天的中国,流行度最高的唐诗,恐怕是这么几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鹅鹅鹅,曲...  

用戶評價

评分

已經絕版瞭

评分

全部是七律

评分

序曰:夫詩之為德也大矣:苞乎天地之初,貫乎終古之後,綿綿暖暖,不知紀極。虛空無性,自然動搖。動搖有端,音斯作焉。夫林以風戛而籟若笙竿,泉以石礙而淙如鍾鼓。春暘陽照空而花英亂發,鞦涼蕩階而蟲股切聲。無情猶尚弗能自已,豈以人而無詩也哉!離乎文字之先,緣於怊悵之際。性與情為挹注,往與今為送迎。送者既渺不可追,迎者又欻焉善逝。於是而情之所注無盡,性之受挹為不窮矣。萬古當時,曆曆皆是夕陽;夕陽少時,沉沉又是萬古。詩非異物,隻是人人心頭舌尖所萬不獲已,必欲說齣之一句說話耳。詩非異物,隻是一句真話。人本無心作詩,詩來逼人作耳。詩者,人之心聲也。詩者,天地之元聲也,則有一句一字稍或違於天地也者,我當勿敢齣也。 草色全輕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评分

全部是七律

评分

現在看金聖嘆的批就很不易,所以隻讀唐詩就好瞭。同時,有不少的詩和《全唐詩》及詩人集子不太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