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民营经济极为发达、中国*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为分析对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之后,提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大化而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全书共分7章。书中的逻辑不仅能够分析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绩效差异,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性质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章奇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尤其是精英政治如何影响经济绩效和资源分配。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y,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明兴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兴趣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在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China Quarterly、《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这只是一个局部样本,但很有代表性——浙江。 作者的前五章很有特色,可是1978年以后的应该是大头,以及浙江和江苏的两种模式的对比也可以更详尽,但是寥寥带过。 1权力与政治的视角独特,群众意识分不同范式领导和影响下的形态。 2掌权阶层永远是耗散结构。 3人民群众是第一生...
评分 评分章奇, & 刘明兴. (2012). 民营经济发展地区差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来自浙江省的证据. 世界经济, (7), 142-160. 刘明兴, 张冬, & 章奇. (2015).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历史起源: 以江浙两省为例. 管理世界, (3), 34-50. 刘明兴, 张冬, 史宗翰, & 祝猛昌. (2015). 中国...
全书的理论框架很简单,就一个核心观点/假设—但这个假设本身很有意思。书中对各阶段政治运动的概括和对应的许多材料(尤其是对基层政治生态的描写),对通过统一标准叙事认知这段历史的人来说,非常新鲜、同时具有破坏式的启发性。
评分逻辑清晰,角度独特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五星,绝不是因为它告诉了我什么新奇的观点,也并不是它验证了什么已有的观点,坦白的说,它的研究我并不是那么信服。我是拿它当一本反映改革开放前基层政治生态的小册子来看的,它充分的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评分全书的理论框架很简单,就一个核心观点/假设—但这个假设本身很有意思。书中对各阶段政治运动的概括和对应的许多材料(尤其是对基层政治生态的描写),对通过统一标准叙事认知这段历史的人来说,非常新鲜、同时具有破坏式的启发性。
评分TR老师推荐,解读台州、温州模式背后的政经逻辑。解放后“南下干部”被派往南方占据要位,和江苏相比,浙江本地的前游击队干部被边缘化地更加厉害,因此既然无法“向上”争宠,就“向下”保护农民、民营经济以寻求群众支持,在改革开放前“游击队县”就在维护基层而违抗上意,和“非游击队县”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行为模式的延续对改革开放后的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保障,但对政治发展影响有限:发展并未推动民主化、催生有民主政治诉求、自主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的企业家阶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