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环保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认识与实践的对话》《解读苏南》《八次危机》等多本专著。
何伟在《寻路中国》里提到,中国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经济危机,因为打工者们早已习惯候鸟式的生活,经济不好就回家里待着等待机会。本书作者认为原因正是农村的土地给打工者提供了保障,能使这些打工者安心在农村生活,不至于在城市形成贫民窟,造成社会动荡。 到第四部分以后读...
评分温老师对全球化的历史演进解构的很深刻,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你了解全球化的真正内涵。结合八次危机和演讲视频在结合这本书来看,确实有国师风范。 温老师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解构是建立在“收益和成本对等”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国家实现现代化需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原...
评分简单的写一个小结吧。 书中主要讲了几个问题: 1. 全球化的利弊,产业资本主义过度到金融资本注意,是怎么进行剥削的 2. 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怎么化解历次城市化危机的 3. 城市化的过程是资本聚集的过程,资本与风险并存 4. 当上层建筑领先与经济基础,反向作用往往意味着...
评分简单的写一个小结吧。 书中主要讲了几个问题: 1. 全球化的利弊,产业资本主义过度到金融资本注意,是怎么进行剥削的 2. 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怎么化解历次城市化危机的 3. 城市化的过程是资本聚集的过程,资本与风险并存 4. 当上层建筑领先与经济基础,反向作用往往意味着...
评分读《八次危机》时候的感想是,农村不仅向城市贡献了剩余,完成了城市工业的原始积累,还承载了城市危机的代价。将城市危机转移农村,是一种不公平。 读完此书之后,觉得原先的理解有失偏颇。城市资本集中必然导致危机在城市爆发,而如果没条件对乡土社会转嫁,危机就是灾难性的...
这本书买的值,强烈推荐,也非常长,读得好累。非常适合地青们好好琢磨琢磨,也避免张口就来又狗屁不通的尴尬。如果网易评论下面的网友们多看点此类读物多好。观点大部分赞同,个别除外;很多地方指出的问题是确确实实的,再也不敢瞧不起搞社会调查学了
评分开篇够煞笔的...一本开篇赞美委内瑞拉“国有化”的书能好到哪里去?
评分温铁军的基本理论框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生产过剩和成本转嫁为出发点,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方式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中国治理危机的方式是城乡二元结构劳动力蓄水池,而彻底的土改让农民成为小有产者是关键。中国的三大差别再平衡接下来的重点是贫富差别,方向应该是注重生态的新型城镇化。颇有启发
评分温教授做为曾经的智库和三农问题专家,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还是用脚丈量中国土地的老知识份子,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一套“成本转嫁理论”,来解构中国经济的危和机,他反对照搬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发展模式来解释中国经济的周期危机和经济崛起。这本书是数个演讲的集合,口语化的文字,读起来是舒适。温老数次提起林毅夫,他俩应该都可称作中国经济界的“国士”。总来来说,因为是演讲集,不够系统,重复的地方多,要系统的了解温老的体系,还是看他的《八次危机》和他们团队最近的新书《去依附》。
评分对现代化的反思,对生态文明的阐述,对城镇化的意图,都让人能跳出僵化、千篇一律的西式话语体系,重新接地气的审视当下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