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孤独

穿越孤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美]阿琳•克莱默•理查兹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曹思聪
出版时间:2016-4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2039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孤独
  • 精神分析
  • 心理
  • 认识自己
  • 我想读这本书
  • 好书,值得一读
  • 城市越热闹,心灵越孤独。现代社会的通病,寻求化解
  • 孤独
  • 穿越
  • 心灵成长
  • 自我探索
  • 情感共鸣
  • 现实反思
  • 成长之旅
  • 内心世界
  • 人性剖析
  • 独立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孤独是一个人类的普遍经验。是什么引发了孤独感?孤独的人是在渴望谁或者渴望什么?哪些人更容易遭受痛苦的孤独?孤独的人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孤独?

本书的作者们向读者展现了心理治疗、精神分析以及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加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来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阐明孤独感的诸多层面,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协助自己及他人找到属于个人的处理孤独感的方式。

文化的档次越高,对创造的需求也越高。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人,一般都是孤独的。无论他们的肉体是否离群索居,他们的灵魂也注定是孤独的。更何况,这样的人,每每不合群,性格孤僻,特立独行。孤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的风骨,而这种风骨,注定是要由人来体现的。

——张鸣

人类的痛苦不在于孤独本身,而在于人们,至少临床上是这样,总幻想着摒弃孤独,宁愿伤精耗神地躁狂,也不愿或不能独处,养育孩子最大的功能也是为了自己老了之后不那么孤独。而这本书告诉你,孤独是怎样的一种内心本质,接受这种本质会有大的光芒和荣耀,最终坦然接受最终的孤独——死亡。

——童俊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接纳孤独并能够享受孤独,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小孩是不能够孤独的,他们还不具备孤独的能力,孤独会使他们受到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而一个成熟的人,他会在孤独中整合他内心的力量,为更有效的交流做最充分的准备。

——曾奇峰

书中对孤独感的讨论令人着迷,显然,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哈罗德•布卢姆

作者简介

阿琳•克莱默•理查兹(Arlene Kramer Richards)

教育学博士,美国精神分析训练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培训与督导分析师,纽约弗洛伊德学会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培训分析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员。同时,理查兹博士还是美国心理学会第39分会前任主席,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研讨会“进一步理解孤独与孤单”联合主席,与人合著《梦的肖像画》,还参与了《幻想、神话与现实》《精神分析的光谱》,以及《倒错移情》等书的编撰工作。

露西尔•斯派拉(Lucille Spira)

哲学博士,认证临床社会工作者,纽约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学院成员,该学院文学组主持人员。

亚瑟•林奇(Arthur A. Lynch)

哲学博士,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理事会主席、资深教员、培训与督导分析师、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兼职教授。他在纽约市私人执业,是认证精神分析师,与人合著了大量文章,涉及比较精神分析和历史精神分析。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孤独、创造性与艺术家
第一章 “一个声音直达黑暗中的某人:想象”
——萨缪尔•贝克特对陪伴的追寻004
第二章 艺术家的独处和创造过程015
第三章 吾栖之肤036
第四章 孤独的形成与转化047
第二部分 孤独感的临床面向
第五章 孤独的影子: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070
第六章 “客体澄清”在治疗孤独的异性恋男性中的运用083
第七章 探索精神分析历程中孤独感在两个男性案例中的浮现102
第八章 孤独感的复杂性质121
第九章 “见证”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135
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训练过程中的孤独与独处
第十章 分析师候选人的孤独:独处与被劝诱的认同161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训练过程中的孤独与独处
——督导分析师的视角181
第十二章 培训分析师的孤独194
第十三章 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208
第四部分 生命事件中的孤独与独处
第十四章 孤独与生命周期221
第十五章 玛丽莲•梦露——世界上最孤独的人235
第十六章 爱侣的死亡、悲伤的内心:精神分析的发展视角247
第十七章 士兵的孤独264
第五部分 总 结
第十八章 死亡是孤独之神281
作者介绍30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哦,我这样一个开朗的独处型人。”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感叹时,留言附和说自己也是这样的人竟然不在少数。 也有同学说这是“明媚的忧伤”,大概是觉得我这样一个喜欢到处跑的开朗的人,根本没办法忍受孤独吧。可是,我必须承认自己真的越来越不喜欢很多人在一起的感觉了...  

评分

我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 关于孤独的话题,似乎永远未停止过。艺术家和作家更是这个话题不断地扩展与延续者。关于孤独,我们之所以会对这样那样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所感染而产生共鸣,其原由应该是我们都曾体会过孤独。 孤独与生俱来,我们需要它,又抗拒着。...  

评分

在《孤独六讲》中,蒋勋曾这样写道:“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并不等于单纯的寂寞,寂寞是被动的孤独,而主动的孤独则是人类本质的需要。在《穿越孤独》中,孤独的内涵则更为丰富,在各位心理学家的笔下,孤独就像一座花园,其中充满了创造力,是灵魂独立自由的独...  

用户评价

评分

离群索居者,若非神灵便是野兽

评分

阶段过程中,围绕着两个焦点向前推进,当你认清每个人都会遇到,接受它拥有它运用它,便不会把孤独想成一种问题

评分

孤独感研究的集大成著作。既有对咨询过程中双方孤独感的探索,也有对分析师职业客体关系诉求的分析和追求,充满了对人类的情感的细腻讨论和温柔爱护。对影片中不同角色的孤独感的描绘和分析,体现了精神分析师敏锐的觉察能力,和高浓度的共情。值得精读细度数读。

评分

孤独感研究的集大成著作。既有对咨询过程中双方孤独感的探索,也有对分析师职业客体关系诉求的分析和追求,充满了对人类的情感的细腻讨论和温柔爱护。对影片中不同角色的孤独感的描绘和分析,体现了精神分析师敏锐的觉察能力,和高浓度的共情。值得精读细度数读。

评分

关于孤独,独处,隔离与痛苦,本书从多个视角给出了丰富的叙述,对于想了解孤独的人,五星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