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大的特色是,無時無刻不在奔忙!即使在走過五千年連續不斷的文明以後,他們依舊走個不停。中國歷史教給我們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他們從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腳步……
保羅.索魯在一九八O年首次遊歷中國,他順著長江一路南下,沿途走訪了十幾個城市。這年,眼見的中國是個有趣的年代,文革結束,求變的浪頭竄起,境內正處於保守和改革兩派間權力角逐如火如荼的社會氛圍。人們穿著藍裝、腳登布鞋,騎著自行車穿過泥濘的街道;工人在照明不佳的工廠逐漸失去視力;服務生不但不拿小費,而且還高喊著「為人民服務!」。境內唯一明亮的色彩,是那些膽子較大的婦女和姑娘們髮上別著的紅絲帶……
過了六年,保羅.索魯再度造訪中國。這回,他心血來潮參加了旅行團,從倫敦搭火車穿越東西德、社會主義的波蘭、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這些國家如今都已經變了天——然後由邊境進入中國內地……一路到上海、北京、廣州等人口稠密的大城,轉抵西藏山野……這趟搭乘火車環遊中國,他訝異於中國的改變之大與快速。原有的公社不是關閉便是展現新的風貌;稻田不見了,無田可種的農民開始湧現全國各地找工作。
「能夠在一塊充滿未知和變化的土地上遊歷,是件很棒的事!」保羅.索魯透過他的心和眼,為我們勾勒出一個蛻變中的中國風貌,新奇卻也有著荒謬的趣味。
保羅.索魯(Paul Theroux)
保羅.索魯出生於美國。大學畢業後,投身旅行工作,先到義大利、非洲,於馬拉威的叢林學校擔任和平團教師,並在烏干達的大學擔任講師。1968年,應聘前往新加坡大學,任教於英文系。這段時間,將短篇故事及為報章雜誌撰寫的文章結集成冊,並著手數篇小說,包括〈方與印地安人〉、〈嬉戲的女孩〉、〈叢林戀人〉等,這些小說收錄於《大裂谷的邊緣》(The Edge of the Great Rift, 1996)。1970年代早期,索魯與家人移居英格蘭,隨後遷往倫敦,在英國居住了十多年。這段時期,寫了幾部評價甚高的小說及多篇廣受歡迎的旅遊文章,《漫遊世界》(Travelling the World, 1992)一書即由這些旅遊文章精選編纂而成。他目前在美國定居,仍前往各處旅行。
保羅.索魯著作甚豐,包括:《瓦爾多》(Waldo)、《黑屋》(The Black House),《映象宮殿》(Picture Palace)贏得1978年英國惠特布雷德文學獎;《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被《約克郡郵報》選為1981年年度小說,並改編成電影;《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贏得1988年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最近的著作有《我的另一種生活:一部小說》(My Other Life: A Novel)、《九龍塘》(Kowloon Tong)、《旅行上癮者》(Fresh-Air Friend)集合了他1985至2000年的旅行文學作品、《暗星薩伐旅》(Dark Star Safari)入圍2003年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等。馬可孛羅已出版《赫丘力士之柱》、《老巴塔哥尼亞快車》、《維迪亞爵士的影子》、《到英國的理由》、《暗星薩伐旅》、《旅行上癮者》等書。
钱钟书说“刻薄之人善作文章”,此话送给保罗·索鲁Paul Theroux再合适不过了! 这位美国旅人在1986年从伦敦出发,乘坐火车穿越欧亚大陆进入内蒙古,开启了为期一年多的第二趟中国之旅。全程的交通工具基本为蒸汽“铁公鸡Iron Rooster”,足迹踏遍北上广、西安、成都、桂林、长...
评分大学最后一年V.S.Naipaul 得了诺奖,顺便看到了他当年的门徒Theroux 的一些书。这本“骑铁公鸡”游中国的书,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和自我解嘲,肯定是要被作者的帝国主义心态和殖民者高人一等做派气歪歪的。这还不光是咱中国人的看法。前两天在门口结识一新邻居,美国白人,...
评分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的其中一集为《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说的是一个刻薄的美国旅行作家保罗·索鲁的南美旅行游记,同时提到作者还有一本中国游记——《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更说到这本书目前只有台湾译本,多少激发了我的好奇。具体来说,是作者1986年到1987年游...
评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保罗索鲁1986游中国,阅历心境跟之前看过的英国,地中海游记不可同日而语。 保罗有如一根探针,遍历中国,左捅捅,右刺刺,扎出鲜血舔舔,刺出脓疮闻闻,对其时的中国人情世故,政治经济,一定要问个究竟,品出味道。 31年后回顾保罗对中国的政经,社会...
评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保罗索鲁1986游中国,阅历心境跟之前看过的英国,地中海游记不可同日而语。 保罗有如一根探针,遍历中国,左捅捅,右刺刺,扎出鲜血舔舔,刺出脓疮闻闻,对其时的中国人情世故,政治经济,一定要问个究竟,品出味道。 31年后回顾保罗对中国的政经,社会...
真好看,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时还在想,如果现在,再做一次这样的旅行,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风景呢?
评分保罗索鲁是通人,真正会读书会走路,他的笔法完全摆脱了文艺腔,冷峻中充满理解,萧然疏离的苛刻中是对人对世对己的严肃态度,现代世界大概永远不会再出现这样深远宽阔的旅行家了,我们所见到的世界已经不同。
评分哈哈哈哈,太好看了
评分“唯有亲眼见过西藏,才能理解现在的中国。任何为中国的改革措施辩解或对其有所留恋的人都必须面对西藏,才不会忘记中国可以多么冥顽不灵、麻木不仁、而且物质主义。他们居然真的相信这是进步。”
评分想来,任何带着憧憬来现代中国旅游的洋人都会失望的,风景不像爷爷奶奶传下的屏风,瓷碗上的画,人也不像传教士游记书本里记述的那么淳朴,对曾游历过中国的索鲁来说,人的变化也只是从高举毛语录变成高举人民币而已,结果只能是无聊二字,唯独西藏那千年不动摇的传统能让他有所感动,坚韧应该是索鲁最想看到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