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
纵论五千年经济发展大势
...................
※编辑推荐※
★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一部深入浅出、亲切易读的历史读物
★ 经过精心整理与详尽补充,填补了钱穆先生较少涉及的经济史领域的空白
★ 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领略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与深入分析
...................
※内容简介※
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
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叶龙先生毕业于新亚书院,曾师从钱穆先生多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笔录,并加以整理与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讲稿。全书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使读者得以更加切近地领会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
著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
整理者简介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年少时兴致冲冲地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为了避免闹笑话去图书馆查历史资料,看到钱穆先生撰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如获至宝,此书简练但不肤浅、干货满满但不艰涩难懂,钱穆先生把每个朝代的政府组织与政治制度以最直白简洁的语言呈现给读者,字里行间充满着沉静的力量,他像...
评分余在新亚书院就读期间,曾修读钱穆老师所讲授的六门课程。在研究所时之两课不计,计有1953年的“中国经济史”和“中国通史”,1954年的“庄子”和“中国文化史”,1955年的“中国文学史”和1956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一共六门课。其中除了“庄子”以外,都是史,除了“通史...
评分从国学中品读社会经济史 评《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因仰慕钱穆先生在国学上的造诣,便喜欢他写的书,这本《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是他在新亚书院讲授的一门课程,经他的学生整理后出版,想是对大师的一个回忆,也是让读者对大师的再次瞻仰。通篇读下来,可以想象当年大师在讲堂...
太粗陋了!是老师没讲好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做出这种鬼讲稿!
评分钱穆虽然号称是国学大师,但是他受新史学的影响并不小,这部《社会经济史讲稿》,是他在香港新亚书院上课的笔记,在书中钱穆不止一次提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但是认为马克思的讲法与中国传统社会不相符合,所以自己要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情况讲述一遍。不过,我们读完之后,就能感觉到钱穆这部作品,虽然称社会经济史,但是实际上应该是政治经济史,书中依旧强调了传统政治的经济政策和各种政治制度的配合,讲述社会经济的内容反而是很小一部分。另外,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通过历史上经济的发展来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钱穆在书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政治制度和政策的变化,却很少提及这些变化究竟是经济发展引起的,还是政策改变了原来的经济面貌。当然,这部书只是一部课堂笔记,而不是正式的研究著作。
评分很薄很薄的讲稿。和中国经济史还是有些差别的。配套用吧。
评分休假期间读完,轻松明了简洁
评分已经收到后浪的赠书啦,感谢感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