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钱穆
出品人:后浪
页数:1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0268586
丛书系列:钱穆作品
图书标签:
  • 钱穆
  • 经济史
  • 历史
  • 社会学
  • 中国历史
  • 社会史
  • 经济学
  • 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讲稿
  • 历史
  • 经济史
  • 社会史
  • 中国史
  • 学术著作
  • 历史研究
  • 社会变迁
  • 经济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

纵论五千年经济发展大势

...................

※编辑推荐※

★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一部深入浅出、亲切易读的历史读物

★ 经过精心整理与详尽补充,填补了钱穆先生较少涉及的经济史领域的空白

★ 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领略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与深入分析

...................

※内容简介※

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

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叶龙先生毕业于新亚书院,曾师从钱穆先生多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笔录,并加以整理与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讲稿。全书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使读者得以更加切近地领会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

整理者简介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目录信息


绪 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与农业概况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第三章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土地与工商业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四民社会
第五章 汉代之经济情况
第六章 魏晋时期的门第社会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传入
第九章 中古时期之中国城市
第十章 中国的海内外交通和贸易
第十一章 唐代开始之科举社会
第十二章 宋代兴起之新制度
第十三章 元代统治状况
第十四章 明代经济情况
第十五章 宋元明三代之民间手工业
第十六章 宋后之市场形式
第十七章 从井田制到唐代赋税制
第十八章 宋代之“飞洒”与明代之税制
第十九章 清代社会经济情况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过了此书,愈加深刻的感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农业时代的不公。就像在没有化学染料的时代,所有的棉麻丝织全是植物染的。别看时下的小清新们成天鼓噪着纯天然最好,全都是没见过世面的鬼扯。纯粹使用植物燃料着色的织物洗几次就掉个七七八八,只能多裁浅色料子,...  

评分

年少时兴致冲冲地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为了避免闹笑话去图书馆查历史资料,看到钱穆先生撰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如获至宝,此书简练但不肤浅、干货满满但不艰涩难懂,钱穆先生把每个朝代的政府组织与政治制度以最直白简洁的语言呈现给读者,字里行间充满着沉静的力量,他像...  

评分

余在新亚书院就读期间,曾修读钱穆老师所讲授的六门课程。在研究所时之两课不计,计有1953年的“中国经济史”和“中国通史”,1954年的“庄子”和“中国文化史”,1955年的“中国文学史”和1956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一共六门课。其中除了“庄子”以外,都是史,除了“通史...  

评分

评分

读过了此书,愈加深刻的感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农业时代的不公。就像在没有化学染料的时代,所有的棉麻丝织全是植物染的。别看时下的小清新们成天鼓噪着纯天然最好,全都是没见过世面的鬼扯。纯粹使用植物燃料着色的织物洗几次就掉个七七八八,只能多裁浅色料子,...  

用户评价

评分

讲得倒是浅显,就是没啥意思,太粗枝大叶了。

评分

中国古代北方的农作物并非稻、麦,向来有所谓“五谷”,即黍、稷、稻、粱、麦,再加上豆,则称“六谷”,再加上别的,则称“九谷”。农作物的品种,照理是由一处散布至各地,各种生物均然。所谓“生物一源”,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中国最早的农作物,应是黍与稷。最早产于北方的便是黍与稷,我国的《诗经》便已提到“黍”“稷”,又如甲骨文中提到最多的是“黍”字,讲到占卜年成好坏,就有“求黍”和“求黍年”等记录,但未见有“求麦”。因为黍贱易种,麦为贵品种而难生长,故商代人求丰年只求黍。我国古代农业发明者有后稷,有神农。“后”者,上帝也。“后”与“神”都是形容词,神农姓姜,后稷姓姬,此两人均在中国西部,何以不称“后稻”或“后麦”而称“后稷”呢?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国最古的农作物是稷。黍、稷有共同之性格,都是高地农作物。

评分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纵论五千年经济发展大势。

评分

与其说是经济史,个人认为还是文化史,钱先生爬梳剔抉,最后呈现给的正是“中国历史之浑融一体性”,“须不忘其在全部文化体系中作此表现”。

评分

与其说是经济史,个人认为还是文化史,钱先生爬梳剔抉,最后呈现给的正是“中国历史之浑融一体性”,“须不忘其在全部文化体系中作此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