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世界众生的荣辱与挣扎,普利策奖两度获奖历史作家塔奇曼自己最钟爱的作品。
---------------------------
【内容简介】
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将视线集中于“一战”爆发前25年的西方社会,以艺术家般的手法再现了彼时的思潮与理想,遽变与纷争:“八月炮火”轰响之前,英国的贵族世界开始倾塌,权力转向新的阶层,热血的无政府主义者畅想着一个和谐世界,帝国主义情绪爬上新大陆,美国海军悄然崛起,德雷福斯事件掀起一场法国人内部的激烈对峙,施特劳斯的音乐与尼采的思想影响着德国……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旧世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两度获奖历史作家塔奇曼笔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世界,不同于其他分析“一战”成因的著作,塔奇曼在这本书中仅力求将战前世界面貌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其笔下,究竟世界大战的原因如何,读者们可以在文字中细细品味和琢磨。
◎两度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备受费正清、约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推崇的历史学家巴巴拉·W·塔奇曼最钟爱的作品;
◎像艺术家一样遴选出关键的材料,以剔透、慧黠、诙谐的文字,将战前世界面貌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其笔下;
◎塔奇曼作品系列包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
【名人&媒体推荐】
塔奇曼女士以大师之笔为我们挥毫画下一幅场景:它熠熠生辉又光彩夺目,穷奢极侈又离谱至极。
——《先驱报》
这是极其罕见的对无懈可击的学术研究和精致文字的结合……读《骄傲之塔》,你不可能不感觉愉悦和钦佩。
——《纽约时报》
巴巴拉•W•塔奇曼的历史是自立的,根本用不着理论支持。它就是让读者着迷了,它让他们得以如此接近过去的历史,这接近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费正清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63年和1972年凭《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 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众读者和费正清等历史学家的推崇。
奥利弗·B·波拉克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历史在塔奇曼笔下并不是曲折离奇的故事,她能用简短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茫茫史料海洋中沉浮的那些人和事,去抓住时代的脉搏与社会的变迁趋势。人物方面,索尔兹伯里勋爵、里德议长、理查德·施特劳斯这些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而谈到整体社会氛围,德雷福斯事件和海牙国际会议同样...
评分历史在塔奇曼笔下并不是曲折离奇的故事,她能用简短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茫茫史料海洋中沉浮的那些人和事,去抓住时代的脉搏与社会的变迁趋势。人物方面,索尔兹伯里勋爵、里德议长、理查德·施特劳斯这些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而谈到整体社会氛围,德雷福斯事件和海牙国际会议同样...
评分如果说参考文献能佐证一部著作内容的充实与否,那在《骄傲之塔》背后长达50页的文献说明则象征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巴巴拉•W•塔奇曼在创作上的勤奋与严谨。当阅读这部《骄傲之塔》的时候,内心会由衷的赞叹这部著作。正如作者简介中引用奥利弗•B•波拉克...
评分历史在塔奇曼笔下并不是曲折离奇的故事,她能用简短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茫茫史料海洋中沉浮的那些人和事,去抓住时代的脉搏与社会的变迁趋势。人物方面,索尔兹伯里勋爵、里德议长、理查德·施特劳斯这些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而谈到整体社会氛围,德雷福斯事件和海牙国际会议同样...
评分【嘉宾介绍】 云也退:独立记者、书评人、译者,译有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E.萨义德《开端》。 李宗陶:前《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现《289艺术风尚》杂志总主笔,在思想者访谈、人物特稿、历史写作、非虚构报道等领域均有出色作品。 西方写作最大特点:看重人类行为中...
芭芭拉-W-塔奇曼的《骄傲之塔》,写尽了一战之前的浮世绘、众生相、冰与火、生与灭。权贵阶层因权力渐蚀而来的焦灼不安,工人阶级急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却苦于不知如何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激情无序,无政府主义、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前赴后继、无一幸免地陷入鲁迅先生所谓的无物之阵,美英德法俄迫不及待却又遮遮掩掩的争霸欲望与战争冲动。这些交相辉映的变奏曲,直指战争的主旋律,均被塔奇曼娓娓道来,细细雕琢。 塔奇曼在题记引用了爱伦-坡的一句诗:庞大的死神俯身张望,在城中的骄傲之塔上。这不禁令人想起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开篇之言: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值此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你是否也真切感受到这隐隐待发的大激荡呢……
评分可以跟巨人的陨落对照来看,此书极为生动。
评分塔奇曼的这本书应该被界定为历史散文,而非史学论著。她以一种极度流畅、诗意的文学笔法,将一战爆发前西方世界社会、政治、文化的主要面貌,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类似于威尔逊的《到芬兰车站》一书。不只如此,塔奇曼还通过他的叙述,把一战爆发内在的社会和政治变迁动力,交待得非常清楚。尽管欠缺专业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层面的分析,但无论是从可读性,还是从向大众普及历史面貌的科普性角度来说,本书都堪称是上佳读物。或许作者对于自身的定位,本来就是历史作家,而非历史学者。
评分塔奇曼自己最钟爱的作品,也是我最钟爱的塔奇曼的作品。
评分上个世纪的开端是1914年八月连绵的炮火,一声声枪响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事后,许多跨越这两个时代的人忆起战前世界时,用上了“黄金时代”或“美好年代”这样的字眼,这些字眼意味着安定、富庶、自信、和平。但是,一场大战可能生发于一个“美好年代”吗?这是塔奇曼之所以写作《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的原因,她想描绘战前世界真正的景象,那些有着暗示意味的对立、狂热、暗流;并以此探索这场大战的由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