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為什麼不屬於道傢?
如果他不是道傢人物,他的思想如何定位?
一個新的莊子圖像對於我們今日瞭解儒傢及中國哲學,
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新視野?
莊子道傢說始於漢代,但這種學派歸屬在歷代常受到修正,楊儒賓最新論著《儒門內的莊子》可視為第三波修正運動中的一環。繼承晚明王夫之、方以智的莊子觀,透過重新解讀莊子的語言、隱喻、技術、身體、氣化諸概念,主張莊子提供一種新的主體範式,這種新的主體範式奠定瞭非定命論的氣化世界觀。本書指齣,莊子和孔子有特殊的地理風土與文化風土的淵源,孔子是《莊子》內篇的典範人物,兩人在中國文化史上的軸心時代,有另類的人文精神的傳承關係。
楊儒賓,1956年生於臺灣臺中。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著作有《儒傢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1949禮讚》;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迴歸的神話》等書。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似乎想通過形氣主體〈遊之主體〉來引起“主體範式轉移”,對“氣”的分析也有海德格爾的味道在裏麵,然後以“人文”接續儒傢,楊老師大體思路如此。不過我對“主體”概念的繼續使用頗為疑慮,“儒門內的莊子”也可以從政教方麵進行。
评分其於本也,弘大而闢,深閎而肆;其於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 。雖然,其應於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评分對“遊”“天均”“技藝”“卮言”等詞做瞭細緻的分析,將莊子的立論點定為形氣主體,以氣之交融消解主客二元對立,達成對理智的超越;以氣之遊動貫通道器,而剖分老莊;以氣之生生證成人文的創造義,以會通聖學。
评分四星半,不認同結論
评分野心大,試圖建立宏大體係...然不足徵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