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我虽是一度无缘,我对书则自小到大,始终是未免有情,而这‘未免有情’,在我看来却是最大的缘分。”
本书为余斌个人随笔集一种(共三种),在一个被电子屏充满的小时代,余斌却将他和书的缘分,与书有关的趣闻、随想娓娓道来,自有一种特别趣味。
作者:余斌
六〇后,南京人,现供职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字里行间》《提前怀旧》等。
这是一本谈书和谈与书之间交往的书。关于“书”的话题,对于爱书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在这本书中,作者余斌先生和读者们分享他和书的缘分,与书的有关趣闻。这些与书的故事,作者娓娓道来,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作者与书的缘分,作者自己都有点拿捏不...
评分文/友竹 余斌老师真够谦虚的,竟然在这本书的题赠(代后记)里不无怀疑地写道“旁人收到这书当真肯破功夫好好地读读吗……但愿有人还愿看看吧”。看到这里,我就乐了:这么有意思的书,怎么会没人愿意看呢?余老师真是多虑了! 单是从没书的日子说起,余老师书里提到的那些“...
评分这是一本谈书和谈与书之间交往的书。关于“书”的话题,对于爱书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在这本书中,作者余斌先生和读者们分享他和书的缘分,与书的有关趣闻。这些与书的故事,作者娓娓道来,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作者与书的缘分,作者自己都有点拿捏不...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一是书32开,设计简单明快,印象中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绝对不是现如今大开本,装潢得很精美,可一翻开书,里面没有几个字,都是图片。虽然是读图时代,但书,就应该有内涵的,一点没有内涵,也就不能称其为“书”了。 作者是爱书的人,虽然他一再称自己与书...
评分这本小书激起的是关于书的一种“小情怀”。 全书分为底事有缘、乐在其中和书里书外三辑,每一辑又有五至十则小杂文,主题皆为“书”,有谈与书之缘的小文章,也有一些不错的书评,比如谈论何伟《江城》、《寻路中国》的那几篇就不错,当然还有搬书的困扰,其实也就是一本记录...
第一缉和第二辑最好玩,前者是书荒时期作者四处找书的故事,我也有过捧着残本书废寝忘食读书的经历(倚天屠龙记……);后者是关于读书生活的周边谈,搬书理书一篇真心感同身受,初时雄心勃勃设想多种排列方式,最后壮志一泻千里只想草草了事~第二辑后多书评,趣味不如前
评分咳,其实鲁迅先生日记里的“濯足”、“夜濯足”貌似不止是洗脚的意思……
评分深有同感
评分前两辑读完好像倍速回放了一遍过去,没有经历过书荒年代,但读下来竟然如此合身,字里行间关于书的哪怕一丝感觉都似曾相识,甚至产生了自己或许也称得上小半个读书人的错觉。第三辑有些混乱,既有契合前面主题的文又有相对纷杂的书评,针对何伟的四篇不如针对鲁迅的两篇那么独立,讲林冲的两篇有点意思,最后一篇萨特滥竽充数。 p164,p167各一处误。
评分前两辑读完好像倍速回放了一遍过去,没有经历过书荒年代,但读下来竟然如此合身,字里行间关于书的哪怕一丝感觉都似曾相识,甚至产生了自己或许也称得上小半个读书人的错觉。第三辑有些混乱,既有契合前面主题的文又有相对纷杂的书评,针对何伟的四篇不如针对鲁迅的两篇那么独立,讲林冲的两篇有点意思,最后一篇萨特滥竽充数。 p164,p167各一处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