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第四本随笔集,以书评为主。题材涉及到文化、音乐、科技等。马慧元的随笔常有独特的见解,令人惊喜,这使她的文章峰峦突起而非一览无余。同时这些见解全都溶入了行云流水般的轻丽的文字中,点像莫扎特的音乐,不逆眼逆耳,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总以一种喜滋滋的闲谈的方式示人。
本书是中华书局“书人书事”书话集的一种。书话的题材,过去多以谈文史、谈旧书为主,谈音乐、科技一类的书,则肯定是个异数。但也正因为这种有深度又极具个性的“异数”,自会令书话读者耳目一新。
从8月初每周一次送我家的IT民工去虹桥站开始,在回家的地铁上看这本书。能在送人之后引起阅读兴致的书,实在太少,所以我几乎是依依不舍地把它读完了。感谢这本书,我每次在拥挤的地铁上,随便找个位置倚住,摊开它,就能为我带来平静、放松,以及两次坐过站。 今天读完最后几...
评分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生活》,然后跃跃欲试、不自量力地要写点什么。合上书页的那一分钟,我的心里有种明亮温暖的光在不停闪烁,那心情寂寞,寂寞得柔和。 其实这句话来自马慧元女士的一篇叫《巴赫管风琴作品手记》的文章,书上印下的白纸黑字,清楚分明地写着教...
评分理想和印象中的书话都应该是信手拈来娓娓道来的,这本倒是让我大开眼界(读书很少,所以眼界容易大开),像是在写论文,说不出不好,但是总是觉得别扭。 很喜欢这个装帧,简洁大方,里面谈的音乐、文学也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我的期望太高,觉得可惜了。 中华这套书话,看...
评分刚开始读了第一篇,关于GG的。刚看了序,写到马慧元的文笔之精辟,且句句存在思考的精妙之处。刚看的时候,还不是很理解,看完第一篇就深刻体会了。从来对音乐没有研究,只局限于流行音乐的贫困之人,居然看了马慧元的说明,也能隐约理解她所要表达的精妙。打算继续看下去,同...
评分书话是一种怀旧文字,论说的对象主要是现代书刊,钩沉那些渐为世人淡忘而值得一怀的“老版本”。大致不离书人书事,注重关于书的掌故、事略。我们比较熟悉的书话集有梁文道的《我读》。而书话多以谈文史、谈旧书为主,谈音乐,谈计算机一类的则是少数。而马慧元这本《书生活》...
读完了,好到想买来四处送朋友,不过理智也在提醒我送书是多傻的一件事…… 所以只能力荐,多忽悠一个算一个吧:) 在最后一篇里作者写到。“为了读书我们必须用力生活”—— 深以为然。也曾有过长久沉溺书中不问世事的日子,最后理解力都下降了,反而是忙里偷闲时才有最敏锐的感受。
评分颇佩服马慧元的见解和见识,书中有不少句子读来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唯一的问题大约是,姑娘长期在国外,部分句子行文欧化,甚而有些罗嗦。
评分马老师啥时候能求个签名版呀
评分有些看不懂,但是我还要装懂的说:真好。咋好,就慢悠悠的文字,就挺好。
评分读完了,好到想买来四处送朋友,不过理智也在提醒我送书是多傻的一件事…… 所以只能力荐,多忽悠一个算一个吧:) 在最后一篇里作者写到。“为了读书我们必须用力生活”—— 深以为然。也曾有过长久沉溺书中不问世事的日子,最后理解力都下降了,反而是忙里偷闲时才有最敏锐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