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社會學 中國文化 文化 孫隆基 文化研究 曆史 社會 心理
发表于2025-05-20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內容簡介】
◎孫隆基先生最負盛名之作,全新修訂版問世
◎入木三分的文化批判,80年代知識界的著名戰鬥檄文
◎重新理解中國文化語境下的“國傢與社會”“個人與世界”
----------------------------------------------------------------------------------------------------------------------
良心、人心、關心、攻心、掏心、交心、以心換心——“心”在中國文化中起著怎樣的組織和主導作用?
終身、人身、翻身、齣身、修身、捨身、身不由己——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用沒有精神性的“身”來稱呼自己?
幾韆年來,“安心”與“安身”的願望如何構建起瞭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個體的習慣又將如何反映齣民族的劣根性和國傢的政治格局?
孫隆基先生把中國上下三韆年當做一個“長時段”,用結構觀念——針對特定範圍的一種共時性設定——來研究中國曆史和這種曆史延續所生成的文化特徵。其匠心獨運之處在於,不是泛泛地羅列齣這個民族的國民的劣根性,然後提齣老生常談的補救之道,而是用近乎韆刀萬剮的切割,給人以深處其間而欲全力掙脫的濃烈感覺,從而達到文化批判的深遠訴求。
【編輯推薦】
1、本書探討瞭“個人”與“社會”在20世紀的中國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中國傳統思想影響瞭多少人的心理結構?中國人緣何缺乏自我自主意識?這些問題都可在本書中窺見一斑。
2、本書中談到的“深層結構”並非曆史時序,也不屬於邏輯意義上的因果關係範圍,而是討論瞭中國的共時性設定。書中的許多曆史例證並非一一列舉所謂國民“劣根性”,而是從中國曆經變化後仍保持自我認同的這個角度,對中國文化做齣全麵深刻的批判。
孫隆基 祖籍浙江,1945年生於重慶,在香港長大,在颱灣受大學教育,1970年獲颱灣大學曆史學碩士學位。1971年赴美國深造,於明尼蘇達大學專攻俄國史,獲碩士學位,轉赴斯坦福大學專攻東亞史(期間並在上海復旦大學進修一年),1984年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加拿大等多所大學任教。重要著作有《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曆史學傢的經綫》《未斷奶的民族》《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曾發錶評論文章多篇。
“近乎韆刀萬剮的切割,給人以深處其間而欲全力掙脫的濃烈感覺……”老孫好不手軟,將他所覺知的一切展露在我的眼前。其實現在各種各樣的文化無所謂好壞,但是我們需要喚醒自己的人格,讓自己去選擇一次,老孫提供瞭我們這樣的機會。謝謝,再刷!
評分怎港,就是“道理我都懂,就是這些例子舉的也太隨意瞭吧”的感覺。。分分鍾舉個反例就能推翻結論,批判的書批判地看吧。。
評分全篇注釋亂七八糟,與其說是史學作品,不如說是心理學、哲學作品,缺乏嚴格的學術規範。作者受佛洛依德心理分析學派影響很深,通篇分析結構都是從那裏藉來的。唯一還能讀的是序言,忽悠得挺好的。
評分真的是盲人摸象,停留在一個特定時期的曆史切麵,就開始掰扯中國文化幾韆年的脈絡,還沒有高曉鬆視野開闊。說的道理基本正確,可是說理過程基本就是漏洞百齣。現在年輕的中國人已不同於他書中的中國人,可是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呢?就這幾年就改變瞭嗎?如果沒有,麻煩作者用今天的中國人再舉一遍例,看能得齣什麼結論。不過可以看齣來,作者一定是經曆瞭太多中國人,對中國人已經深惡痛絕瞭。哈哈哈哈哈
評分相比《巨嬰國》,還是這本書更好。入木三分。讀的時候,需要多點勇氣和反思。
这本书在买之前我是非常的期待,曾经一度在卓越上找了又一年多的时间,连同那本《娱乐至死》,我等得好辛苦啊! 我大概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不得不说,也就是不得不做一下比较,和同时看的《娱乐至死》,这本书没有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 这里就切入正题吧,先不做...
評分这本书起初引起我的注意,是在猫眼看人上面读到节选,也即被引用得最多的,论述国人脏乱、抖脚等陋习与心理发育初期对排泄习惯缺少训练的联系。读后的第一感觉是入木三分。“入木三分”,不仅仅是说此书对国人陋习归纳得十分准确,而且还指作者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探讨。 ...
評分有广西师范大学的版本,惜乎当时没空浏览新书。 2016年元旦前后接触、阅读 孙隆基。 怎么说呢,我是一个叛逆者。淡化、反抗、走自己的路。艰难前行,有时,不得不妥协。 简单地说自己的读后感: 1.阅读者最好要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否则,连一些基本术语都不太清楚作者在讲什么...
評分这本书在买之前我是非常的期待,曾经一度在卓越上找了又一年多的时间,连同那本《娱乐至死》,我等得好辛苦啊! 我大概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不得不说,也就是不得不做一下比较,和同时看的《娱乐至死》,这本书没有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 这里就切入正题吧,先不做...
評分这本书在1983年的时候无法发表,很多人会对这点很有兴趣。然后作者又给自己贴了一个“最高叛国罪”症候群的标签,肯定会让更多人蠢蠢欲动。 然而我觉得这些都是噱头,最有意思的一点还是在于,这本书是在讲“一个人与其原生文化之间的疏离”。如果说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人的“...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