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

论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亨利·基辛格
出品人:
页数:617
译者:胡利平 等 译
出版时间:2015-7-1
价格:CNY 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5190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基辛格
  • 国际关系
  • 政治
  • 中国
  • 外交
  • 历史
  • 政治学
  • 中国国情
  • 中国
  • 历史
  • 文化
  • 哲学
  • 社会
  • 政治
  • 文明
  • 思想
  • 发展
  • 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作者简介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世界秩序》、《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独特性
第二章 叩头问题和鸦片战争
第三章 由盛转衰
第四章 毛泽东的革命
第五章 三角外交和朝鲜战争
第六章 中国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
第七章 危机四起的十年
第八章 走向和解
第九章 恢复关系: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结识之初
第十章 准联盟:与毛泽东的谈话
第十一章 毛泽东时代的结束
第十二章 “不倒翁”邓小平
第十三章 “摸老虎屁股”:对越作战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第十五章 美国的窘境
第十六章 什么样的改革?邓小平南方视察
第十七章 又一次和解:江泽民时期
第十八章 新千年
后记 克劳备忘录:历史会重演吗?
中文注释
英文注释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将是你的镜子》本来是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一本访谈录。1982年,这位艺术家曾经有一次中国之旅。在这个给他奇异灵感的国度,这场被安排的旅途并不愉快,却留下不少诡异的照片。如今看来,吸引我们注意的倒不一定是那个苍白的西方人,反而是北京中八十年代初北京的风貌...  

评分

一本非常通俗的,入门级时政读物。 大篇幅的论述通过基辛格娓娓道来,让曾经发生的一切,好像一个个令人惊奇的故事,让我这个不太通晓历史的人,都可以比较顺畅的看进去。对于中英鸦片战争的始末描写,和高中课本中说的不尽相同。站在一个完全中立的角度看这件事情时,它的性...  

评分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基辛格 这是我对这个老头的最深的第一印象。可见美国政治家也是爱说骚话的。尤其是拜读了此书之后,在他开诚布公地批判了美国的普世价值推广理想主义之后,了解他是个高度务实的现实主义者之后,当年的中美世界精英(毛、邓、尼克松,里根,布什等)的全...  

评分

二战以后,绥靖变成了一种常常被滥用的政治指控,向对立阵营的任何示好甚至仅仅是“不强硬”都会被人和慕尼黑、张伯伦之类的词联系起来 很多人都忘了,尽管对战争的可能性估计不足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但恰恰是正好相反的情形导致了一战爆发 基辛格在他的《大外交》里用非...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于外国人对中国的观察记录都保持着浓厚兴趣,每遇到一本都会毫不犹豫地读完。每种相异文化背景都会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那些我们早已熟悉的人和事,物与景,会有让人觉得陌生的熟悉感。这种违和感对于我来说常常是种乐趣。 这本书覆盖了1...  

用户评价

评分

20200301.经理了5人领导人,在和中国的关系这件事上,基辛格博士的确是有发言权的,看到了很多东西,是对手也是朋友,求同存异吧

评分

翻译意外地流畅,看完之后对政治忽然有了点兴趣,从外国人眼中看中国,另一种学习角度。

评分

“干货”,让我想通很多问题。中国领导人对形式的误判不少,即使合作紧密期间双方对彼此也没有形成准确认识,毕竟都是从自身/与自身相关的角度来看待对方,但是双方对彼此又不完全了解;决策不是仅仅靠智慧的,信息情报最为重要;对中国文化中美差异强调得过头了。

评分

从解放后就开始看不懂

评分

在后记中基辛格看到了中美必有一战,但也发自内心的希望中美能合作到底。但是,一个自出世以来自诩的天命之子和一个领先世界几千的年的古老大国能甘愿向对方低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