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世界秩序》、《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我将是你的镜子》本来是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一本访谈录。1982年,这位艺术家曾经有一次中国之旅。在这个给他奇异灵感的国度,这场被安排的旅途并不愉快,却留下不少诡异的照片。如今看来,吸引我们注意的倒不一定是那个苍白的西方人,反而是北京中八十年代初北京的风貌...
评分中国的事,有时候外国人看得更明白。 倒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一是旁观者清,二是身在墙外。 透过老外的眼睛看看自己,不仅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而且也能知道外面人的视角和思维。 在当下这个时刻,更有价值。 新华社“勿谓言之不预”之后,王老师马上又要访美了。按照新乡时...
评分两个世纪之前的天廷洞开在一个外国人看来,清廷的对外态度是自然地沿袭了中华帝国的傲慢,但结果却是以夷制夷反被夷制,想谋定而动却被大势所趋。这让我反思一个“无能的清政府”的教科书结论是否显得太过单细胞。长久的清高加上不断的自我麻痹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对于我们这...
评分非虚构类,《论中国 》中文有译本,不过有删节。英文名称:on china,作者亨利·基辛格 。 有人觉得写的浅,我不赞同,事实上,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我曾试图寻找中国建国后的外交史方面的图书,可惜,一本喜欢的都没有。而这本书,我认为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外交史图书。当然这本...
评分不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我就没办法理解当下的中国。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审视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逻辑:在毛折腾了29年以后,邓制定了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发展经济的战略,在这个前提下,边疆地区的处理方式变得可以理解了。而一直被欧美所诟病的人权问题,在我看来是执政党为了保持...
作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和历史的亲历者,作者对于评论中国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书中描写了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外交发展以及美国政府对中国态度的转变过程。对于了解中美关系,尤其是美国眼中的中美关系有一定启发。
评分很久没读过这种长达六百多页的政治研究类书籍,但基辛格以中立温和的态度写的让人读起来特别顺畅和舒服。基辛格客观的视角里补充了很多自己对从晚清到近年的中国大历史认识的不足。这本书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中国人要意识到什么,反思什么,去比较古今中外的不同和优劣。有助于建立正确和完善的世界观,让自己也用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看世界,原来这个世界就是和历史课本上不同。
评分论正确,堪比官方的一本书
评分通过中美关系中中国领导人的战略决策看中国的复兴,几十年的发展能有现在的中国,真是不简单。 李鸿章局限和突破以及有心无力的无奈 毛泽东的胆识和谋略的敬畏 周恩来人格魅力和格局的敬佩 邓小平灵活务实和坚持原则钦佩 江泽民承上启下传承中的视野 胡锦涛为伟大复兴梦的韬光养晦 当下中美关系遏制与竞争的现实,挺过去就是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决定,每一个领导人都不可能接受中国事情由他国来决策,国家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需要有远见的战略和坚持,更需要富有技巧和灵活性的战术。参与几十年中美关系的基辛格博士对中美外交史的历史见证和未来谏言,美国是否可以放弃霸权思维?中国如何克服梦想之路上的困难?
评分本书主要讲外交故事,其中穿插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观察,我感觉基辛格比其他写中国美国作者更加务实,更加支持我们的制度,不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