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如今已享譽世界的名著,自1973年齣版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想讀卻讀不到它。
所謂“古拉格”,即“勞動改造營管理總局”,是蘇聯勞改製度的象徵。從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蘇聯廣袤大地上的各個勞改營像“群島”一般構成瞭這個國傢的“第二領土”。
本書以“群島居民”的苦難經曆為綫索,同時穿插瞭蘇聯勞改製度發展史中的大量資料,結構宏大,捲帙浩繁,充分顯示瞭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索爾仁尼琴駕馭寫作的纔華。書中既有激昂的控訴、憤怒的呐喊,也有尖銳的嘲諷、深切的訴說,是一部深刻理解蘇聯政治體製的重要的參考著作。
亞曆山大•索爾仁尼琴 (1918—2008):
1918年生於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剋市。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應徵入伍,曾任大尉炮兵連長,兩次立功受奬。
1962年11月,經赫魯曉夫親自批準,處女作、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在《新世界》雜誌上刊齣。1968年完成長篇小說《第一圈》及《癌癥樓》,在西歐發錶。1969年被開除齣蘇聯作傢協會。197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1973年12月,在巴黎齣版瞭《古拉格群島》。1974年2月1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宣布剝奪他的蘇聯國籍,把他驅逐齣境。
1989年,蘇聯作協書記處接受《新世界》雜誌社和蘇聯作傢齣版社的倡議,撤銷作協書記處於1969年11月5日批準的把索爾仁尼琴開除齣蘇聯作協的“不公正的、與社會主義民主原則相抵觸的決定”。1994年,應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邀請,迴到瞭俄羅斯。2007年,接受瞭普京親自頒發的國傢級奬章。
2008年8月3日深夜,索爾仁尼琴由於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9歲。
幸福是什么? 对三十年代的前苏联人民来说,幸福莫过于家门深更半夜被敲开,国家内务部的人问“你是某某吗”? 你回答说,不是,某某住在隔壁。 于是你知道,你逃过了一劫。逃过了“夜间逮捕”。 也有人自动送上门去。 一名妇女跑去内务部接待站询问,她的邻居被逮捕了...
評分 評分当你多年积蓄的荣誉、尊严、财产、亲人、朋友,当你的生活没有被人在一夜之间夺走;当你不是在乌鸦车、泽克车厢、红色列车、罐头一般的牢房、荒芜的冻土中被踢来踢去,无望地等待死亡的解脱,就感谢命运吧!
評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哈佛大学的一位文学教授在给学生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关上灯,教室漆黑一片。教授在黑暗中点起一支蜡烛,黑暗中有了一丝光亮,“这是普希金”,他对学生们说。教授又点起一支蜡烛,“这是果戈里”。教授走到教室门口,打...
評分是不是还可以怒吼 在无话可说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挥起血肉的拳头 砸向钳嘴的刀斧手 是不是可以高举着残缺的双臂 代替被烹黑的舌头 用乱发缠向他们的颈子 用断骨的锋茬死斗 捍卫言语的权利 捍卫最后的自由 等候 等一个不会开放的出口 等候 在污水管深处想念 腥红伤痕下潮湿的星...
(上)藉瞭兩個月,翻完瞭。看得抑鬱。“永遠不要鼓勵人們去尋求快樂” 等我哪天快樂過瞭頭,再去藉中和下吧
评分看瞭上和中,大部頭,看不完。
评分(上)藉瞭兩個月,翻完瞭。看得抑鬱。“永遠不要鼓勵人們去尋求快樂” 等我哪天快樂過瞭頭,再去藉中和下吧
评分“專製製度的唯一原則就是輕視人類,使人不成其人。專製君主總是把人看得很下賤,他眼看著這些人為瞭他而淹死在庸碌生活的泥沼中,而且還像癩蛤蟆那樣,不時從泥沼中露齣頭來。”
评分(上)藉瞭兩個月,翻完瞭。看得抑鬱。“永遠不要鼓勵人們去尋求快樂” 等我哪天快樂過瞭頭,再去藉中和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