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金观涛
法律出版社
三辉图书
2015-7-1
389
58
精装
9787511876218
图书标签:
思想史
金观涛
历史
哲学
中国
政治哲学
社会学
思想
喜欢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的读者还喜欢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描述
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两位作者自《观念史研究》后,在国内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书根据二位作者主讲的中国思想史讲座讲义整理修改而成,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前六讲的内容,由先秦诸子到清代思想,下卷包括从晚清到当今中国思想大脉络的展开,上下两卷试图展现出一张从春秋战国到当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体图画。本书为上卷。
书中,作者以其独有的大历史观,把思想史的演化与社会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并着重讲解了思想与社会的生动互动,给人一种思想触手可及、历史通透可察的感觉。该书是当代关于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厚重专著,适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更适于关心人类文明和中国往何处去的读者认真阅读。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著者简介
金观涛,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刘青峰,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任主编。
二人在“文革”中期由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任编辑工作,同时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1980年代创办《走向未来》丛书,从事民间文化事业;1989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2008年退休后到台湾政治大学任教。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著的主要代表作有: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等。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讲先秦诸子及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导言:中国文化的精神
1.1道德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基础
道德是什么?何为正当性?
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等级秩序的道德化
以道德为终极关怀
1.2孔子和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什么是超越突破?
《论语》的观念结构
先秦儒学:从孔子到孟子、荀子
1.3诸子百家
道家:对儒家价值的全盘否定
名家和法家
杨朱和墨家为什么消亡
1.4轴心文明的四种超越突破基本形态
实现文化超越突破的两个关键要素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印度解脱宗教
古希腊认知理性
中国文化的超越视野
第二讲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形成
——汉代思想和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
导言:文化和社会的互相塑造
2.1儒学和社会互动:“家”、“国”同构体的形成
缺乏正当性的政权:大秦帝国
为什么独尊儒术?
“家”、“国”同构与“国家”
大一统、王法和文官制
2.2儒学群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
儒家经典: 从五经到十三经
《礼记》的意义
《春秋》和微言大义
《周易》及其功能
两汉的黄老之学、《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2.3道德意识形态和社会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
社会整合的三个层次
国家和天下
独特的市场经济
2.4王朝循环和中国政治文化的连续性
社会结构稳态及变化
超稳定系统结构与韦伯命题
大历史观:轴心文明的形成和演化
第三讲魏晋玄学与常识理性的形成
——中国文化第一次受外来冲击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魏晋玄学?
3.1外来冲击和宇宙论儒学的不可欲
应然无限扩张的后果
天灾对宇宙论儒学的冲击
半牧半农民族南迁及大一统帝国的分裂
3.2家国同构机制受到干扰及魏晋玄学
九品官人法和门阀政治
儒学的家学化和“玄礼双修”
什么是道德价值逆反
道家的支解:修身指向否定儒学的价值
越名教而任自然
对无、无为的追求:亲和佛教与道教兴起
3.3常识理性:中国道德意识形态后设层面的形成
什么是常识理性?
从无为到无: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
从“贵有论”到“独化”和“玄冥之境”
3.4常识理性和中国艺术的精神
自然合理的双重后果
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
“画山水”观念的起源
传神论的起源
终极关怀的变化对文化融合的意义
第四讲佛学和中国式佛教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佛学和佛教?
4.1佛教的基本思想
印度解脱宗教的结构
早期佛学基本教义:《阿含经》
十二因缘
解脱之道与“三法印”
怎样理解轮回?
4.2大乘佛学
个人解脱还是普度众生?
何为“如来”?
大乘第一阶段中观:“八不中道”
从般若空宗到唯识论的“妙有”
唯识论与“八识”
大乘佛教两阶段与真常之教
4.3佛教进入中国的三个阶段
格义阶段:选择性吸收
学习阶段:佛经大翻译运动
重构阶段:中国心性论佛教
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
4.4中国式佛教与社会的互动
禅宗:心性论佛学的最 终形态
“一心”的呈现: 心性论佛学的结构及其对儒学的冲击
隋唐帝国兴起与秦汉的类似性
常识理性对禅宗的改造
佛教和东亚社会之间的双向塑造
第五讲宋明理学与第一次文化融合
导言:宋明理学在儒学中的定位
5.1隋唐到五代:儒学与佛、道教的冲突及融合
唐代的政治思想及儒学面临的问题
韩愈、李翱对重建儒学心性论的贡献
分裂的五代与山水画的崛起
常识理性对儒学的重构
5.2程朱理学的创建
周敦颐:太极图说和圣人可学
张载、程颢和程颐:气论、《定性书》、“性即理”
朱熹体系的形成
《近思录》:理学修身结构之呈现
四书五经的形成
5.3第一次文化融合的完成及理学的分系
心学和理学的对歭
“穷理”还是“致良知”?
“天泉证道”和“满街是圣人”
狂禅和明末思想大解放
宋明理学的分系
分系的理论意义
5.4宋明理学的世界影响:对东亚社会的塑造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体的成熟
程朱理学在朝鲜
朱子学和日本江户时代
第六讲清代思想与中国近代传统
导言:为什么要研究清代思想?
6.1明末清初民间思潮的大转向
士人的亡天下之痛
理学境界层面的粉碎
以礼代理、经世致用、考据和格致
6.2新修身模式的结构和意义
代表人物:顾炎武、颜元、李二曲
考据学及其分化
格致之学和中国科学主义的源头
6.3气论哲学对儒学的重构:中国近代传统
气论哲学的破与立
王船山的气论:唯物论和进步观的起源
《黄书》和汉族民族主义
刘宗周的气论心学:慎独和狠批私字一闪念
黄宗羲的气论:《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
绅士公共空间的本土源头
戴震的常识具体主义,揭示“以理杀人”的逻辑
醒得太早的人:中国式自由主义的原型
6.4清代思想演化的大趋势
深层结构的支配性
清代官方哲学的僵化
推动思潮变化的两种动力
波澜壮阔的近现代来临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图表索引
· · · · · · (
收起)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用户评价
评分
☆☆☆☆☆
先进去(同情地理解),再出来(价值中立的反思),理解思想变化的内在逻辑,解释其和社会的互动过程。
评分
☆☆☆☆☆
文科生就不要读金观涛的书了。一般来说,学历越高的文科生越读不懂他的书。不是吓唬大家,而是的确有几个朋友都反映过看不懂的情况。某博士读了十遍都读不懂。这也是蛮悲催的。理科生一般没有读过哲学或者思想史的书,倒是很容易进入。
评分
☆☆☆☆☆
金观涛、刘青峰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讲座实录,注重思想演化的谱系分析,并将思想的演化跟社会历史的变迁结合起来加以考量,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堪称一部上佳的知识社会学论著。
评分
☆☆☆☆☆
对不同文化的形态给出其存在的解释,是我极为佩服的。但是其中深深的宿命从两千年前就开始,不免有一点孤寂。
评分
☆☆☆☆☆
1. 先秦诸子形成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以此世而非彼世为终极价值追求;依靠自身的力量而非外部力量来追求。(前述四个要素的两两组合,分别形成希伯来宗教、古希腊、印度宗教以及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四种轴心文明。这种分析方式令人拍案)。2. 汉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天人感应思想,确定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自此中国文化便是以儒学为最终根据的文化。3.魏晋时期,因汉儒的天人感应思想流于迷信,天下屡遭灾害,道德追求变成不可欲,兴起玄学。以老庄经典的注释作为当时士人的精神追求。此即道德价值的逆反(维持着向善的意志的道德追求这个后设层面,只不过所谓善须从老庄经典中去寻找)。对庄子经典的注释,形成以自然为善的学术取向,发展出常识理性。(写不下了,见书评)
读后感
评分
☆☆☆☆☆
评分
☆☆☆☆☆
接触金观涛的书本,还得从《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讲起,早年的教育经验,让我一直在反思为何我自己处理事务一直没有自己的逻辑思路和个人见解,做事情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没有路线,无论是学习本身,工作本身还是后期的感情处理,我感到非常的颓丧和失望,总觉得没有遇到一个好的...
评分
☆☆☆☆☆
评分
☆☆☆☆☆
花了几天功夫,把书大致看了一遍。总体上还是很好的一部书,值得推荐。但是,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不知是校对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主要是下面几条: 1、334页:“虽然葛洪和鲍照言(字明远,约415—470)早在东晋时就提出无君论观点”,这里的“鲍照言”,应...
评分
☆☆☆☆☆
可能还是只有史没有“思想” 为什么觉得是读的假的思想史呢? 因为我觉得读的不是思想史而是忽悠史。 各路思想大放异彩的时候也就春秋吧,战国慢慢归于秦后,法家开始独大,依靠其超凡的社会资源调度能力,统一了国家,但是这种鱼肉百姓的思想不适合管理百姓,因此秦二世而亡。...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