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为题,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多篇,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大多数世界文坛最重要的作家,成为这份文学杂志的招牌,也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访谈者从准备到采访,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访谈也不是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出版而带上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如何克服困难,文坛秘辛……这些访谈妙趣横生的内容、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也成为一个传奇。有人说,这些访谈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本辑收录“E.M.福斯特、弗朗索瓦丝.萨冈、奥尔德斯.赫胥黎、哈罗德.品特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E.B.怀特、巴勃罗.聂鲁达、约翰.斯坦贝克、库尔特.冯内古特、胡里奥.科塔萨尔、唐.德里罗、苏珊.桑塔格、伊恩.麦克尤恩、诺曼.梅勒、大江健三郎。
文/夏丽柠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可现在满天乱飞的八卦绯闻教育我们:狄更斯是人渣,契诃夫是人渣,即便毛姆自谦地说自己是二流作家,我也知道有些读者恨不得把他踹进三流作家里。唉,真不想知道,这个时代到底要揭露多少“人不如其文”的残酷真相。 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巴...
评分赫胥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问题在于,他单纯建立于对病态的研究之上。弗洛伊德就没遇到过健康的人类,他的世界里只有患者和其他精神分析学家。另外方面弗洛伊德心理学仅仅关注过去。其他的心理学体系中则较为关注对象的当前状态和未来潜力,这在我看来更加切合实际。 赫胥黎:最...
评分 评分 评分梅勒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曾提到,“现在的人们通常聚集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孩子们长期看电视的后果是失去了对连续叙事的兴趣。写作曾经是门精巧的艺术,现在却退变成了门手艺,而且就连着门手艺都快传不下去了”,当时的梅勒已经对写作的前景有所怀疑,只是估计令他...
干货很多~书评人真是不招人待见,自以为是,牵强附会,毫无助益,作家们不屑一顾…Anyway,还是要写写写
评分99%的天分+99%的纪律+99%的勤奋
评分印象最深的其实是:1.几乎每个作家都有着较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2.在这些作家里,不管是比较“传统”的,还是“先锋”的,写诗还是写小说,他们最后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成了畅销书作家,坐在自己的大别墅里跟记者谈笑风生……而在当下中国,一个体制外的作家,如果想要坚持严肃文学创作的话,几乎看不到取得世俗成就的可能性……
评分有的作家招人喜欢,有的招人烦。真的不都是人如其文,你最喜欢的作家恰好是书里最不会聊天的! 边读边憋气……
评分巴黎评论是一本怎样的书值不值得读毋庸赘言了吧,这本系列二里有人恶趣味拿图钉扎人臀部,有一只文学上的乡下耗子,有人为了赚点烧开水的煤钱,有“天鹅在许多个夏日之后死去”,有采访都能反客为主依然迷人的博尔赫斯,有把理论性想法表述简洁异常的萨冈,有为一块蛋糕心就柔软的小号手科塔萨尔,更有读完眼泪都掉下来的大江健三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