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思想史和学术史。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讲经会、省过会、日谱、人谱等面相,探讨明季清初道德意识的呈现方式及转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尝试联系“思想史”与“生活史”两个领域。第二部分则以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禁书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复出为切入点,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压力下,权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细管作用的驱动下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造成文化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自我压抑和自我删节,在最微细、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间中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王汎森,1958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从事明清至中国近代的思想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等书,均享有盛名。
本书的一组文章主要是在讲“权力的毛细管作用”,目前只完成了三篇 從曾靜案看十八世紀前期的社會心態,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道、咸以降思想界的新現象──禁書復出及其意義 这个观念来自福柯,所谓“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是说权力像水分子的毛...
评分《权力的毛细管作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汎森对于权力这一“微观力学”进行探讨时视野呈现的立体性。他的关注点不仅是从上至下的,也就是从“控制策略与技术的角度”来看的——这是一种更常见的分析策略,以权力的施用者为主体,分析其运作话语的路径——同时,他的观察也是...
评分 评分 评分2016-10-24 说实话,像我这样多少算是读过一点书的人,也完全想不到明末清初的儒生,竟然发起了那么一场声势浩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而且做得是那样的认真、严厉和决绝,一时士林风气为之大变。这是王汎森《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告诉我的(详见书...
勉强四星。王汎森先生还是比其师余英时强的。
评分之前曾读联经2013年版,大陆版是据联经2014年版,听说仅作常规编辑加工,改改错别字、标点之类。读来还是极受启发。虽是“思想史”,其实思想者无不与现实有关,书中所论种种思想变迁,说到底均是对社会及政治现实的反应。思想从来都有待阐释和重新阐释
评分再刷一遍簡體版。《明夷待訪錄〈題辭〉中的十二運》一文登於八十四本第三分聯經版來不及收,這次也未增入。我來傳一個吧,微:aR3jTdiunKeL2
评分一种好的论文集在于其前后一以贯之的思考,本书就是这样。这也可以看出王氏在思考问题时的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比起说是思想史,本书的社会史视野更使得其在处理观念的流布传播和与社会结构组织的活动时显得十分鲜活游刃有余。不论是其对于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十分道地(这一部分很令人激动地地方在于王虽然自身西学素养极强但是他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对自己的这一能力几乎悬置),而且在他考察互动之时他的“历史学想象力”和临场感也非常强。如果说什么是“吃透”大概就应当如是。再有就是对于福柯的权力理论的理解,王也堪称透辟,自我审查、权力弥散这些福柯的思考,在王的明清中国叙述中实现了完全的在地化。福柯理论中对于“显性权力”的探讨在王著中也有补足,比如对于《大义觉迷录》的讨论,在明清中国隐形权力和显性权力从不是对立截然的,而是并存。
评分王汎森的思想史著作,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研究水准,无论是新的论题,还是做一些翻案的文章,总能找到新意。本书大体分为三部分,明末、清初和晚清,这也是王汎森积累功力最深的领域。晚明时期的文章,是将晚明士人讲学和日谱入手,从社会角度展开讨论。清初部分,则主要是从具体的政治案件入手,分析国家权力对于士人社会的控制。晚清部分则通过书籍的传播和记忆的恢复展开讨论。本书最精彩的文章,还是同名论文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写得格外的精彩。不过,我觉得王汎森受余英时影响,可能对于社会经济史关注不多,有些地方还是会显得隔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