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
页数:6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1
价格:9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61484
丛书系列:博雅撷英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王汎森
  • 历史
  • 明清史
  • 社会学
  • 政治
  • 政治学
  • 社会史
  • 权力
  • 毛细管
  • 社会
  • 结构
  • 机制
  • 控制
  • 影响
  • 隐性
  • 系统
  • 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思想史和学术史。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讲经会、省过会、日谱、人谱等面相,探讨明季清初道德意识的呈现方式及转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尝试联系“思想史”与“生活史”两个领域。第二部分则以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禁书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复出为切入点,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压力下,权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细管作用的驱动下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造成文化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自我压抑和自我删节,在最微细、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间中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作者简介

王汎森,1958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从事明清至中国近代的思想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等书,均享有盛名。

目录信息

修订说明
序论
第一章 清初思想中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
第二章 清初“礼治社会”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 清初的讲经会
第四章 何以三代以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
第五章 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
第六章 日谱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颜李学派为主的讨论
第七章 从曾静案看18世纪前期的社会心态
第八章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文献中“自我压抑”的现象
第九章 对《文史通义·言公》的一个新认识
第十章 程廷祚与程云庄——清代中期思想史的一个研究
第十一章 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国史儒林传》与道光年间顾祠祭的成立
第十二章 道、咸以降思想界的新现象——禁书复出及其意义
附录 从东亚交涉史料看中国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文原载《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44期,转自公号“博雅好书”。 很多年前,王汎森兄曾给过我一份长约百页的打印稿,讨论清代文献中的“自我压抑”现象。他那时在考虑是否将其完善出版,想了解我(作为读者)的看法。后来他渐多参与各类学术机构的“管理”,此书总未见出。故当我...  

评分

1983年,严耕望提出了“史学四大家”的概念,到今天已经成为定论。这个提法认为,陈垣、吕思勉、陈寅恪和钱穆,代表了民国史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他们都出生于天翻地覆的19世纪末,既有旧学功底,又受新潮熏沐,各自卓然成家。但今天回头再看,除了钱穆以外,其他人门下,似乎都...  

评分

历史虽然逝去,但并不独立于现在。它就像是一个开放的容器,其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我们能放入多少内容。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也许就是将丰富斑斓的过去放在这个容器之中,极力延展过去的边界。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学家识量的大小,决定了历史器量的多少。王汎森先生的《权力的...  

评分

本文原载《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44期,转自公号“博雅好书”。 很多年前,王汎森兄曾给过我一份长约百页的打印稿,讨论清代文献中的“自我压抑”现象。他那时在考虑是否将其完善出版,想了解我(作为读者)的看法。后来他渐多参与各类学术机构的“管理”,此书总未见出。故当我...  

评分

第11页 “在西方,1800-1850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段落,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准备都在这个时期。” 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于1859年。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虽说1844经济哲学手稿也可以看成是资本论前身,但显然1850年之前马克...  

用户评价

评分

字字如今。

评分

读书最好别期望过高,否则必有失望之感。诚然,本书是很优秀的著作,尤其是关于清代文字狱下的自我审查的精彩描述,值得称道。 “皇权不下县”一直是众说纷纭的命题。实际上,我觉得本书也为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论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权力的运作可能不仅仅依赖帝国的官僚体制,也同时存在于民众和文化精英的自我压制之中。而这需要我们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界定权力,考究知识与权力(参见福柯) 如果同时照读杨念群先生的《何处是江南》,私以为本书可能忽视了士大夫精英在清廷的行动中,积极迎合的这一面,我更倾向于认为清代的文化窒息是合谋,而非单方面规训与自我规训的产物。但这种合谋也并非阴谋,而是一种归宿。 于斯世读,更有感喟。是为记。

评分

冲着标题文章去看的,但真正让人留下印象的是前面几篇谈(吐槽)阳明心学的文章。阳明说“心即理”,本心就是判断事物价值的尺度,所以满街皆圣人。这个话让人听得十分入耳,但问题是,狂病之人如何自医其狂呢?“心即理”的负面后果就是,人不但不能通过“自律”成圣,反而自以为成圣。如此,社会批评亦将不复存在,因为我们但凡做一点这样的批评,就要被人如此狙击:你自己呢?

评分

王老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结合得极好的豪侠之士!

评分

读来不免有感时之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