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收录了俞可平教授最新发表的关于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的相关学术文章,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俞可平教授最新的学术观点,包括敬畏民意、中国模式、民主治理等几大主题。
俞可平:男,1959年生,浙江诸暨人。教授,政治学、哲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1988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毕业,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政治研究所主任,并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课题总负责人,曾任联合国政府创新咨询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校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
俞可平的《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是一本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思想启蒙的书。该书作者强调,民意是执政的唯一合法性基础。这个观点更加接近政治的实质,权力来自人民授予,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泛的政治口号,而是公共权力的根本价值追求。清末以来,先进的知识分...
评分书评人:郝金刚 学者俞可平曾说:“敬畏民意,就要崇尚法治,法律要以民意为基础,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离开法治对待民意,就有导致民粹主义的危险;离开民意对待法治,则有导致精英主义的危险。”此言甚是。正义女神雕像是蒙着双眼,一...
评分《敬畏民意》一书收录了学者俞可平近年来的政论和访谈文章,全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深入浅出,全面呈现了俞可平在政治改革、民主治理、中国模式以及善治与合法性等问题上的最新观点,延续着他一贯的透彻和清晰,所探讨的问题对于当今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评分《敬畏民意》一书基本上涵盖了俞可平教授近年来对于中国社会政治领域改革的主要关注点。无论是对于民主法治进程的呼吁,或是对中国模式以及善治与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实际上都反映出中国改革已经行进到一个至为关键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改革能否继续前行的重要前提,就在于中...
评分俞可平,195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政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政治学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冶、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以《民主是个好东西》而广为海内外熟悉。著作有《民主是个好东西》、《敬...
俞可平:我从来不认为贪官天性就坏。有些位置上,官员的权力太大了,例如第一把手,很容易导致腐败。我从来不认为这是因为贪官天性就坏,不认为是我们的民族本性好贪,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制度环境使然。。。。。。。。。绝大多数反贪的官方表述都将贪污归咎于个人私德败坏,从而将公众与公权力的矛盾,转移为公众与作为个人存在的,因个人原因而堕落的官员的矛盾。仿佛公权力本身也是这些腐败官员的受害者。这种偷换概念转移焦点的反贪,实际上是避重就轻,维护贪腐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
评分有关中国最热政治问题的思考:中国模式,全球化,民主,治理,合法性。
评分道理是这个道理
评分【敬畏民意】有良知的学者,才能有这样的情怀和见解。在现在改革情势不明朗的环境下,更需要有良知的学者发出有力的声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政治学者俞可平的这本新书,集纳了最近几年他对中国民主治理和政治改革的最新思考。有人在思考,却总有人在发笑,有人在忧心自保。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评分论文及访谈对话集,俞可平反复强调中国一定要走“增量改革”的路径,他不喜欢渐进式改革的提法,因为前者重结果,要让人民获益,后者强调缓慢的过程。作为“善治”论的提出者,他也反复强调,中国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的目标一定是善治,重视社会自治,调动民众主体性,在生态平衡、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社会和谐、官员廉洁、政府管理、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等重点领域推行民主治理改革。 论述虽然松散不够深入,但还是很有启发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