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为考察福柯论社会理论与社会史的最新著作的价值的一组论文。福柯自1968年以来写作的著作包含着某些社会理论和社会史著述中的重要进展。作者试图从其所发现的具有较小价值的其他福柯思想的特征中析出那些进展。作者将福柯的著作置于双重问题式中:社会批判理论的以及称之为“信息方式”的新社会构型的问题式。作者试图证明,福柯提供了包括理论因素的分析模式,如果对这些理论因素进行恰当的解释,就能为批判理论开启新方向,并将之带出他当前的困境。
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后马克思思潮在美国的重要代表之一,1941年生,1968年在纽约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厄湾校区历史系教授,批判理论研究所所长。同时受聘于该校的信息科学院和比较文学系。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欧洲知识分子与文化史、批判理论和媒介研究。自1970年以来波斯特出版了13本专著,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编译了很多著作,并为它们写作了“导论”。
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 1941-2012)是美国后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于1975年出版了《战后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萨特到阿尔都塞》,该书追索了法国社会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关系,指出了作为对发达工业社会状况和矛盾的回应的社会理论而出现的...
评分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 1941-2012)是美国后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于1975年出版了《战后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萨特到阿尔都塞》,该书追索了法国社会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关系,指出了作为对发达工业社会状况和矛盾的回应的社会理论而出现的...
评分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 1941-2012)是美国后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于1975年出版了《战后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萨特到阿尔都塞》,该书追索了法国社会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关系,指出了作为对发达工业社会状况和矛盾的回应的社会理论而出现的...
评分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 1941-2012)是美国后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于1975年出版了《战后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萨特到阿尔都塞》,该书追索了法国社会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关系,指出了作为对发达工业社会状况和矛盾的回应的社会理论而出现的...
评分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 1941-2012)是美国后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于1975年出版了《战后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萨特到阿尔都塞》,该书追索了法国社会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关系,指出了作为对发达工业社会状况和矛盾的回应的社会理论而出现的...
比较+导读 非常好看 清晰不絮叨
评分作为马克思主义传统之延续与断裂的福柯。第一次真正进入马克思的语境,从deleuze论述艺术的纯粹先验领域,进入社会现实批判,更加接地气一点。(第一章条分缕析,是文献综述的典范。)
评分写得好乱,多有臆断之论。
评分马克思主义药丸
评分中国社会是个杂糅社会,既有后工业社会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早期、中期、后期,甚至前工业社会的特点。马克·波斯特的这本早期著作对观察中国本土还是有点用的。另外,赞一下译者,翻得挺流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