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张纯如
出品人:
页数:316
译者:谭春霞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533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南京大屠杀
  • 历史
  • 张纯如
  • 二战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
  • 屠杀
  • 抗战
  • 南京大屠杀
  • 历史事件
  • 二战
  • 中国历史
  • 抗日战争
  • 惨案
  • 记忆传承
  • 悲剧
  • 教育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记述了南京安全区里以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南京活菩萨”明妮•魏特琳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壮举。

最后,作者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幸存者的命运等鲜为人知的情节。

这本书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

作者简介

作者:(美)张纯如(Iris Chang)译者:谭春霞、焦国林

 张纯如1989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新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芝加哥度过了短暂的记者生涯,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写作硕士学位。

 作为美国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之一,张纯如曾获得众多荣誉,包括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项目奖、华裔美国人组织年度女性奖、伍斯特学院名誉博士、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名誉博士等。1991年,张纯如与布雷特•道格拉斯(Brett Douglas)结婚,并育有一子。

 她的作品刊登在《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出版物上,此外,她还接受众多电视和广播节目的采访,并发表过众多演讲。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张纯如还有《蚕丝》(Thread of the Silkworm)和《美国华人》(The Chinese in America)两部著作问世。

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己的轿车内开枪自杀。

目录信息

XI 中文版序
XVII 序言
001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
第二章 六周暴行
第三章 南京沦陷
第四章 恐怖的六星期
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
第七章 日本占领下的南京
第八章 审判日
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
第十章 被遗忘的大屠杀:再次凌辱
结 语
尾 声
致 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为了下周去看<Iris Chang--The Rape of Nanking>而做功课,把这本书和纯如母亲在序言里提到的Ted Leonsis的纪录片《南京》翻出来看完,在此记下几件小事。 四月在北京一家青年旅社,阳光很好的房间里住着几个男孩子,靠窗的是个据说常住此地的老外,行为颇有些不同寻常。我蹲在...  

评分

早上差点儿没吐了,虽然只是心理作用,虽然作者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虽然糟糕的翻译削弱了文字的力量(完全是英语句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种从句的格式,根本没有转化为汉语习惯,更不用说里面有多少打印和常识错误,千疮百孔,不知道这样的书是怎么被批准出版的,咱们不是...  

评分

看过她的履历,教授之家,早婚,丈夫很爱她。 我想张纯如一定是个纯真的女性,真正天真的人应该是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依旧保持内心纯真的那种人,而不是那些什么都没经历过的那种单纯无知的人。 正因为这样的纯真,她舍弃了自己,替中国人做了本应该中国人做的事...  

评分

评分

为了下周去看<Iris Chang--The Rape of Nanking>而做功课,把这本书和纯如母亲在序言里提到的Ted Leonsis的纪录片《南京》翻出来看完,在此记下几件小事。 四月在北京一家青年旅社,阳光很好的房间里住着几个男孩子,靠窗的是个据说常住此地的老外,行为颇有些不同寻常。我蹲在...  

用户评价

评分

【2018年第6本】南京大屠杀的恐怖,在亚洲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纯如字字血泪,用英文写成这本书,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出版,弥补了西方国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空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阻止日本走上国际政坛的一记重击。 本书的架构效仿《罗生门》,试图从日军、南京民众和外国人三个角度来还原南京大屠杀,即便在20年后的今天也极具阅读价值,尤其是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人,更不应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恰如张纯如的担忧,年复一年,大屠杀幸存者渐渐去世,等到最后一个目睹那场浩劫的人死去,唯有代代传承的民族记忆,可以肩负起这段应该铭记的沉痛过去。

评分

每次接触这段历史,内心总是很沉重,有点不敢触碰它。本书以详实的记录与冷静的文字记录了这个历史事件,是其更有震撼力。

评分

【2018年第6本】南京大屠杀的恐怖,在亚洲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纯如字字血泪,用英文写成这本书,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出版,弥补了西方国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空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阻止日本走上国际政坛的一记重击。 本书的架构效仿《罗生门》,试图从日军、南京民众和外国人三个角度来还原南京大屠杀,即便在20年后的今天也极具阅读价值,尤其是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人,更不应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恰如张纯如的担忧,年复一年,大屠杀幸存者渐渐去世,等到最后一个目睹那场浩劫的人死去,唯有代代传承的民族记忆,可以肩负起这段应该铭记的沉痛过去。

评分

还能说什么呢,还能怎么说呢。我对日本并没有特别的偏见,我羡慕他们的发达与开放,喜欢他们的文学,动漫,游戏,音乐,甚至,我也同情广岛长崎核爆炸的无辜受害者,我相信绝大多数日本民众是有良知,爱好和平的。但是,但是每每看到各种抗战的历史资料,尤其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我的心底里,总是会有仇恨,我唾弃痛骂,恨不得只有用血债血偿才能平息那无数冤魂的哀嚎。我明白这样是错误的,铭记历史是用来反省和总结的,而不该用来煽动暴力和极端情绪。我相信,包括张纯如在内的历史学家们,去记录这些血腥残暴的历史,最终的目的永远是为了追求正义,维护和平。我们中国人在努力的放下仇恨(虽然一定程度上,现代的我们根本没有权力替受害者去和解),那么日本人又何时才能不再欺骗自己呢?

评分

历史著作中不多见的史料全面详实、分析客观透彻的书籍,作者所倾注的心血令人钦佩。虽然之前从教科书或一些影视作品中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的极端残忍,但读过本书后实在惭愧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这段沉重苦难的历史居然所知甚少。也希望还有更多的史学家能进一步做更多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