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錄

蹇蹇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日]陸奧宗光
出品人:
頁數:144
译者:徐靜波
出版時間:2015-7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2888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日本
  • 中國近代史
  • 甲午戰爭
  • 近代史
  • 陸奧宗光
  • 清史
  • 中國史.近現代
  • 曆史傳記
  • 個人迴憶
  • 文人筆記
  • 民國文獻
  • 思想記錄
  • 文化反思
  • 真實敘事
  • 獨立寫作
  • 生活觀察
  • 精神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陸奧宗光在甲午戰爭期間是日本政府的外務大臣,與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同為此次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和決策人。《蹇蹇錄:甲午戰爭秘錄》是陸奧關於甲午戰爭的外交迴憶錄。書中記述瞭日本自朝鮮東學道事件發生後,蓄意發動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開始,直至馬關議和止的全部曆史過程,以及歐美各國對戰爭的乾涉,俄、德、法三國乾涉還遼的詳細經過。其所述之歐美列強圍繞中國和朝鮮問題展開的利益爭奪以及日本政府的各種決策內幕等內容,為研究中日甲午戰爭史和中日關係史的重要參考資料,曆來為國內外研究者所看重。

著者簡介

陸奧宗光(1844—1897),日本明治時代的政治傢和外交官,伯爵。1868年得到岩倉具視的賞識,步入日本政界,1888年任日本駐美公使,兼任墨西哥外交大使。中日甲午戰爭前,他與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同為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和決策人,並在兩國談判中施展“狡獪”的外交手段,侵奪中國利益,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蹇蹇:忠直貌。作者以此作為書名,意在錶達自己對國傢的忠誠剛直、鞠躬盡瘁。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作者緒言
第一章 東學黨之亂
一、東學黨之亂
二、嚮朝鮮派兵的政府決定
三、日中兩國在朝鮮的權力爭鬥
四、袁世凱、汪鳳藻等人的謬見
五、朝鮮國王嚮中國請求援兵
第二章 中日兩國嚮朝鮮派遣軍隊
一、天津條約
二、中國就嚮朝鮮派兵一事照會我國,我國就公文中“保護屬邦”一詞的抗議
三、我國政府就嚮朝鮮派兵一事照會中國政府
第三章 大鳥特命全權公使的歸任以及就任以後朝鮮的形勢
一、大鳥特命全權公使的歸任
二、大鳥公使率領海軍進入漢城
三、歐美各國官民在朝鮮的情況
第四章 關於中日兩國應派遣共同委員以促進朝鮮內政改革的提案
一、政府關於嚮朝鮮派遣中日兩國共同委員的決定
二、經由中國駐朝鮮公使汪鳳藻嚮中國提齣嚮朝鮮派遣中日共同委員的建議
三、中國政府對設立中日共同委員的異議
四、日本政府對中國政府提齣的第一次絕交書
第五章 關於朝鮮改革和中朝宗屬關係的概述
一、西歐新文明與東亞舊文明之間的衝突
二、我國朝野對朝鮮內政改革問題的議論
三、有關朝鮮問題的主體和客體的關係
第六章 朝鮮內政改革的第一期
一、中國將領葉誌超緻袁世凱的電報
二、有關朝鮮內政改革的秘密訓令
三、大鳥公使對朝鮮內政改革的建議
四、朝鮮國王發布罪己詔
五、電令大鳥公使應采取最後手段
六、大鳥公使嚮朝鮮政府送遞最後通牒
……
第七章 歐美各國的乾涉
第八章 6月22日至開戰期間的李鴻章 的地位
第九章 朝鮮事件與日英條約的修改
第十章 牙山以及豐島之戰
第十一章 朝鮮內政改革的第二期
第十二章 平壤以及黃海戰役勝利的結果
第十三章 領事裁判製度與戰爭的關係
第十四章 媾和談判開始之前的中國以及歐洲列強的舉動
第十五章 日中媾和的開端
第十六章 廣島談判
第十七章 馬關談判(上)
第十八章 馬關談判(下)——媾和條約的簽署
第十九章 俄、德、法三國的乾涉(上)——我國對此的措施
第二十章 俄、德、法三國的乾涉(中)——三國乾涉的由來
第二十一章 俄、德、法三國的乾涉(下)——結論
附錄 甲午戰爭時期日本輿論對中日兩國和戰爭的認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时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的这本《蹇蹇录》几乎是绕不开的一本书。因为作者以日本外相的身份在开战前后及和谈前后居于日本的核心决策层。就在战争结束后的几乎一年内写就的回忆录,是风暴眼内的第一手资料,虽然客观不客观是另一个话题。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本书里描述的历史...

評分

《蹇蹇录》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官陆奥宗光撰写的外交回忆录。书名中特别不好认的那两个字念 jiǎn jiǎn,意为忠直貌,作者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刚直、鞠躬尽瘁。 相较于难以识别的书名,本书的副标题可能更容易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兴趣——甲午战争外交秘录,而这一标题...  

評分

《蹇蹇录》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官陆奥宗光撰写的外交回忆录。书名中特别不好认的那两个字念 jiǎn jiǎn,意为忠直貌,作者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刚直、鞠躬尽瘁。 相较于难以识别的书名,本书的副标题可能更容易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兴趣——甲午战争外交秘录,而这一标题...  

評分

《蹇蹇录》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官陆奥宗光撰写的外交回忆录。书名中特别不好认的那两个字念 jiǎn jiǎn,意为忠直貌,作者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刚直、鞠躬尽瘁。 相较于难以识别的书名,本书的副标题可能更容易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兴趣——甲午战争外交秘录,而这一标题...  

評分

《蹇蹇录》是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1895年中日战争后写的回忆录。虽然此书颇多为日本粉饰之处,但总体来说尚属客观。最难能可贵的是,此书为当事人在事件发生不久后所述,让人有身临其境而不是马后炮之感。同时,我们一般对这场战争的了解来自国内文献(爱国之风浓重)和欧美记录...  

用戶評價

评分

甲午年陸奧50歲,李鴻章正在跨坎,袁世凱35歲,伊藤博文不到55,奕劻略長一歲。這些都是當時的第一流人物,但雖然都是數值90的英豪,技能點數卻大相徑庭

评分

陸奧這本書可以理解為:不僅要通過戰爭奪取霸權,還要通過戰爭奪取霸權的解釋權。讓我想起小約瑟夫奈那句話,長遠觀之,還是筆指導劍。

评分

作為當事人,作者詳細記敘瞭甲午之戰、馬關談判的前前後後,當時的清廷中號稱最懂外交的李鴻章在與伊藤與陸奧交涉時盡顯敗態,“哀情癡言”毫不起作用。一百多年過去瞭,如今中日兩國關係又如何發展呢?

评分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戰爭,雖然有偏見,但能做到客觀分析講解

评分

陸奧的經曆頗類呂濛呂子明,蟄伏數載,一戰功成,鏇即謝世。此書對清國的顢頇自大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們的計略屢屢遭挫,最後在外交上和軍事上都遭到瞭空前的失敗,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一開始就沒有立足於本身的努力,而隻是企圖藉助外力的援助,寄希望於一時的僥幸。說到底,這是中國政府平素慣用的策略。”類似的虛聲恫嚇、寄望於一時僥幸,在近幾年的趙國對外事務上倒也頗不少見,真可謂“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