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红楼

五洲红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周汝昌
出品人:
页数:44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2
价格:49.8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694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红楼梦
  • 中国
  • 红学
  • 纪念文集
  • 文化
  • 工具书
  • 多看限免
  • 金红学
  • 红楼
  • 五洲
  • 世界
  • 经典
  • 小说
  • 中国
  • 文化
  • 历史
  • 文学
  • 翻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稿集合了海内外喜欢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一众学者,各家各抒己见,共同为“红楼”解梦,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由于专业和各自喜好的不同,本书文章各具风格,自成角度。内容丰富,可谓精彩纷呈。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堪为一代红学大师。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省牟平。著名画家。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目录信息

绪言周汝昌
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得失谈《红楼梦》之文学成就及贾宝玉之感情心态叶嘉莹
世界文学原野上的一棵神树
——从现代欧美文艺思潮一些发展走向印证《红楼梦》小说美学的预见性与前瞻性痖弦
李泽厚与刘再复对话:《红楼梦》与“乐感文化”李泽厚刘再复
刘再复与刘剑梅对话:“红楼”真、俗二谛的互补结构刘再复刘剑梅
曹雪芹“写人”的二纲八目与痴、常二谛、三象合一梁归智
妙玉:十二金钗第一人——妙玉探秘丁羲元
丁羲元《妙玉探秘》读后周汝昌
雕曹雪芹像的过程钱绍武
俞平伯晚年红学研究中的自我否定兰华
金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金适
舞动《红楼梦》蒋勋
《红楼》今咏(七言绝句十一首)
为纪念曹公逝世250年而作周正光
以红解红的杂学例证
——文学基因检验后四十回之真伪王乃骥
由休斯敦一场讲座而引起的杨先让
从《红楼梦》到《石头记》,从“红学”到“石学”的转变
——纪念曹公逝世250周年霍国玲
漫议《石头记》是一部“隐史”奇书
——兼谈其“版本学”的发展霍纪平
浅谈《石头记》的正(小说)、反(历史)两面刘士魁
《红楼梦》里的“真事隐”及红学的“进路”陈景河
师大本早于北大本
——新世纪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整理稿乔福锦
浅议长春宫壁画《红楼梦》
——中国最后一件宫廷壁画李化吉
易代风气下的《红楼梦》白斯木
《废艺斋集稿》曹著论樊志斌
一部失落了的宝书
——访孔祥泽先生谈《废艺斋集稿》古兆申
据《废艺斋集稿》为曹雪芹画像严宽
读《红楼梦》两篇李兆阳
何止花气袭人张纯瑛
昨夜朱楼梦(节选)马瑞琦
读《红楼梦》有感叶蕾蕾
谈《石头记》的“雷同”现象刘振兴
道阻且长:《红楼梦》英译史的几点思考[美]葛锐著李晶译
述评曹雪芹卒年问题的分歧、争议和结论
——唯“癸未说”正确,曹雪芹逝于1764年2月1日紫军
后记杨先让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首两篇文章最妙:叶嘉莹老师借谈王国维红楼梦研究得失论红楼梦本旨,认为无论是索隐派还是考证派和文学哲理批评派的红学观点“无意地都是构成《红楼梦》一书之所以伟大丰美的一些重要部分……只可惜这些论点却都不能笼罩书中全部的故事和情谊”,主张不能先有一种理念然后寻找主旨,要抛开这些理念对小说本身的叙写进行研究;诗人痖弦认为曹雪芹本质上是一位诗人,他写这部小说就是一部散文诗,作者通过诗人的眼,诗人的心,诗人的非功利的价值判断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大观园,一个诗的梦工厂。其余文章或索隐曹家本事,或大谈秦学曹学,或论曹雪芹佚著,观点不一,见仁见智。

评分

相比起《四海红楼》,简直差太多了

评分

前言唯恨红楼未完,今视之甚感遗憾之美乃成其旷世传奇之美誉,真事假语扑朔迷离,草蛇灰线伏行千里乃其百读百新经久不衰之所在。是故红学石学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正所谓“一朝入梦,终生难醒”。 一卷奇书读未通,每嫌幽梦太匆匆。 可知梦外仍为梦,枉算机关又此中!

评分

大杂烩。对红楼感兴趣的话,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评分

算是兼容并包吧,各种流派各种观点都有。推荐介绍俞平伯研究思路转变的那两篇和介绍红楼翻译的那篇。考证《废艺斋集稿》的那两篇也很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