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復迴憶錄(全二冊)

閻明復迴憶錄(全二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閻明復
出品人:
頁數:1116
译者:
出版時間:2015-6
價格:1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14935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閻明復
  • 曆史
  • 中共黨史
  • 史料
  • 共和國史
  • 國際共運史
  • 冷戰國際史
  • 迴憶錄
  • 政治
  • 曆史
  • 中國
  • 近代
  • 人物傳記
  • 思想
  • 學術
  • 文化
  • memoir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閻明復迴憶錄》(一)(二)兩捲,講述瞭作者少年時代、大學歲月、翻譯生涯、文革遭遇以及恢復工作後的許多往事。全書跨越的時間超過半個世紀,從九一八事變到新中國改革開放,涉及眾多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閻明復是中共諜報英雄閻寶航之子,在書中,作者親切迴憶起自己自幼隨父母頻繁接觸中共早期領導人和民主人士(周恩來等曾是“閻傢老店”常客)的彆樣年少時光,迴憶起抗戰歲月父親身邊隱蔽戰綫的無名英雄們毅然決然獻身民族解放事業。書中詳細記述瞭作者從“哈外專”畢業後,在全總和中辦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雲、彭真等領導人做瞭17年俄文翻譯的非凡經曆,其間親曆國際共運的轉摺曆程和中蘇關係由“蜜月”走嚮分裂的全過程;書中還有作者對“文化大革命”中自己受迫害被關進秦城監獄的痛苦迴憶,直至恢復工作後任大百科齣版社副總編時,積極選調大批尚未摘帽的“右派”高級知識分子參與編撰大百科全書的諸多往事。本書飽含瞭作者對傢國命運的拳拳深情,具有獨特的文獻史料價值,其中首次公開許多有關國際共運和中蘇關係的史料尚屬。

著者簡介

閻明復(1931— ),遼寜海城人,1931年11月齣生於北平。戰亂年月從小隨父母不斷遷徙。抗戰時期,在重慶巴蜀小學、南開中學讀書。1947年,到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新中國成立後,在中華全國總工會從事翻譯工作,1957年調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翻譯組組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67年被關進秦城監獄。1975年恢復工作後,曆任中共中央編譯局毛澤東著作編譯室定稿員,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副總編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中共十三屆中央委員、書記處書記兼統戰部部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1年,任民政部副部長。1997年至今,曆任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會長、榮譽會長。

圖書目錄

閻明復迴憶錄(一)
我的少年
齣生
傢人
北平--我的齣生地
南京趣事
重慶歲月
重慶村十七號
“閻傢老店”
周伯伯原來就是周恩來
難忘的巴蜀小學
重慶大轟炸
“南開”往事
抗戰,抗戰,抗戰!
為和平民主而鬥爭
跋涉在迴東北的旅途上
彆瞭,我的第二故鄉重慶
沿長江而下到上海
大海呀,大海!
從天津到東北
穿行在東北大地上
我的父親閻寶航
代號“閻政”
從基督教徒轉變為共産主義者
隱蔽戰綫的無名英雄
《閻寶航談地下黨工作的經驗》
懷念、肯定、召喚
高素一生不容易,是有功的
我的大學歲月
短暫的團聚
東北大學
溫暖的革命大傢庭
學瞭兩門課
不應該這樣鬥來鬥去
哺育我成長的“哈外專”
劉亞樓校長
校長和老師
我的二哥
同窗歲月
見證曆史:全總七年見證中蘇友好
生活中新的一頁
俄文翻譯室:和蘇聯專傢在一起
第一批蘇聯專傢
第二批蘇聯專傢
第三批蘇聯專傢
新生力量
人民防空:蘇聯的經驗
頻繁的國際交往:國際共産主義大傢庭的氛圍
首次齣國
“友好列車”
中國工會訪蘇考察
結緣南斯拉夫
迴訪“標新立異”的南斯拉夫
第一次給毛主席當翻譯
走一路辯論一路
訪南印象
隨領導人齣訪
隨劉少奇齣席蘇共第十九次代錶大會
我見到斯大林
隨賴若愚參加蘇聯工會第十一次代錶大會
陪李富春訪蘇
隨彭真率領的全國人大代錶團訪問蘇聯、東歐六國
全總的兩位主要領導人
我所知道的李立三
賴若愚的遭遇
我在全總工作七年的體會:蘇聯專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貢獻
見證曆史:中南海十年見證中蘇關係之變遷
中辦翻譯組的成立
我接瞭師哲的班
慈禧迎賓的“後殿”成瞭我們的辦公地點
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翻譯組的工作
這裏絕不是保險箱
1957:中蘇蜜月
第一次重大外事翻譯:伏老訪華
蘇共中的“反黨集團”
1957年莫斯科會議
1958:內外政策大轉摺,中蘇關係齣現裂痕
發動“大躍進”,趕超英美
《和平和社會主義》雜誌創刊會議
蘇中聯手批南
隨陳雲赴莫斯科參加“經互會”和“華約”首腦會議
頭腦發熱的年代
翻譯組陸續編譯:關於蘇聯的“趕超美國”
關於長波電颱和共同艦隊問題
赫魯曉夫秘密訪華
炮打金門明顯地給中蘇關係投下瞭陰影
赫魯曉夫批評“大躍進”、人民公社
1959:中蘇同盟裂痕進一步加劇和公開化
蘇共二十一大,擬取消“以蘇聯為首”的提法
隨硃德訪問波蘭、匈牙利兩國
蘇聯單方麵撕毀“核援助”協議
中印關係和西藏問題,蘇聯迫不及待地指責盟友,公開中蘇分歧
赫魯曉夫再次抨擊人民公社,毛澤東反應強烈
中蘇裂痕逐步加劇
閻明復迴憶錄(二)
閻明復迴憶錄
見證曆史:中南海十年見證中蘇關係之變遷(續)
1960:中蘇關係急劇惡化
揭開瞭中蘇兩黨爭論的序幕
“四國首腦會議”流産,對赫魯曉夫的支持
世界工聯理事會北京會議和貝利紹娃事件
? ?布加勒斯特會議:圍攻中共的突然襲擊;“硬著頭皮頂住!”
意識形態分歧擴大到瞭國傢關係
群眾和曆史將做齣結論
一赴莫斯科:中蘇兩黨會談
二赴莫斯科:二十六國文件起草委員會會議
三赴莫斯科:八十一國共産黨和工人黨代錶會議
1961:中蘇關係的緩和與論戰再起
中蘇關係短暫的緩和期
他要整阿爾巴尼亞,我們一直是反對的
我們翻譯組的任務
周恩來率團齣席蘇共二十二大
中蘇之間摩擦又起
1962:中蘇論戰“暗潮湧動”
拒絕中共中央召開兄弟黨會議的建議
新疆邊民外逃事件和蔣介石“反攻”大陸
王稼祥:對外援助要“量力而行”
防止核擴散問題和加勒比海危機
在中印邊境問題上蘇聯起的恰恰是相反的作用
停止齣版《和平和社會主義問題》雜誌
赫魯曉夫導演的一場場反華鬧劇,把國際共運一步步推嚮無法挽迴的分裂深淵
公開論戰是從蘇共二十二大開始的
1963:中蘇分歧由內部爭論演變為公開論戰
他們挑起公開論戰,“我們有什麼辦法呢?”
毛主席決定發錶雙方信件,“將赫魯曉夫一軍”
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總路綫”之爭
? 中蘇兩黨會談,很可能是一場惡戰;我們的方針是:一破二拖
? 九次會談:中共代錶團以最大的耐心、最大的努力尋求兩黨團結
中蘇分歧由內部爭論逐步演變為公開論戰
? 1964:中蘇筆墨酣戰;更加堅定瞭毛主席“反修防修”的決心
放開手腳,堂堂正正地進行公開大論戰瞭
羅黨是來當說客,還是來摸底
公開論戰還要繼續下去
給赫魯曉夫祝壽的賀電應該講點兒實質問題
蘇共中央意在強行召開國際會議
蘇共中央全會滿足瞭赫魯曉夫“辭職”的請求
在“靜觀”中采取推動工作
改善同蘇聯關係的重大步驟
蘇共新領導本身很虛弱,內部矛盾重重
1965:中蘇“藕斷絲連”;翻譯組的任務越來越少
柯西金企圖說服中共參加國際共運會議
中蘇兩黨領導人最後的會麵;最後一次給毛主席當翻譯
赫魯曉夫分裂主義繼承者的“莫斯科三月會議”
“文革”前最後一次齣國:陪同彭真訪問印度尼西亞
? 楊尚昆被免去中辦主任職務;中辦翻譯組的任務越來越少瞭
1966:中蘇兩黨中斷一切往來;中辦翻譯組終結
中共拒絕派團齣席蘇共二十三大
中辦翻譯組終結
迴顧與反思
先來看一下蘇聯方麵對這一問題的《總結》
關於中蘇分歧,鄧小平早已做齣瞭精闢的論斷
中蘇關係破裂“中國有什麼責任”
見證20世紀80年代末中蘇關係復蘇
作為見證者的希望……
“文革”十年
山雨欲來風滿樓
參加“四清”
初露端倪
中辦“文革”點滴
形勢急轉直下
我所瞭解的戚本禹
後樓“文革”
中辦“學習班”
批鬥大會
“砸碎'學習班',迴傢鬧革命”
“'楊傢死黨'的反撲”
“思想匯報”
“負隅頑抗”
我牽掛中的傢人
風雲突變
被隔離審查
我的父親,生離死彆
“公審”、“逮捕”
秦城監獄七年半
代號:“67124”
看守、管理員
她“救”瞭我
第一次提審
第二次提審
我不能講假話
“不交代拉齣去槍斃!”
為當事人澄清事實
囚徒生活
素未謀麵的“難友”
囚室“趣事”
傳達最高指示
親人探監
審查結論
我真的瘋過嗎!
我終於活著齣來啦
迴傢啦!
慢慢地適應新的生活
特殊關懷
毛主席說,這些乾部我都熟悉
“我的控訴!”
我犯瞭什麼罪?
含冤入獄的何止我一人
迫害我們,為瞭同一個政治目的
事實證明根本沒有“裏通蘇修”
含冤而死的父親
株連“九族”
感謝我們的黨撥亂反正
附:傢破人亡
“大百科”精神
和薑老在一起
來自秦城監獄的百科倡導人
和薑老一起草創齣版社
在爭論中確定編纂方針
我和我的百科同事們
“難友”編書
“招降納叛”的故事
大百科專業骨乾隊伍
黨和政府關懷下的“大百科”
關懷與支持
文化史上空前的偉大工程
邁齣早期與國外同行閤作的步伐
“大百科”精神
學習和交流的社風
發揚民主,廣開言路
艱苦奮鬥,發憤圖強
迴到瞭在“大百科”的日子裏
附:參加莫斯科書展見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以下文字主要是笔记,不认同其中部分。 ************************* 阎明复参加中苏谈判,当过毛主席、小平同志的翻译,对中苏关系有一定见证。 阎明复父亲阎宝航,东北人,奉天两级师范学校,加入基督教青年会。留学爱丁堡大学,回国,担任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在青年会与张学...

評分

以下文字主要是笔记,不认同其中部分。 ************************* 阎明复参加中苏谈判,当过毛主席、小平同志的翻译,对中苏关系有一定见证。 阎明复父亲阎宝航,东北人,奉天两级师范学校,加入基督教青年会。留学爱丁堡大学,回国,担任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在青年会与张学...

評分

1966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宣布成立秘书局,撤销原来的机要室、秘书室及书记处研究室。原中办翻译组也随之不复存在。翻译组组长、长期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俄语翻译的阎明复奉命搬出中南海,转而迎来了长达近十年遭审查、关押的蹉跎岁月。2015年,84岁高龄的阎明复终...  

評分

1966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宣布成立秘书局,撤销原来的机要室、秘书室及书记处研究室。原中办翻译组也随之不复存在。翻译组组长、长期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俄语翻译的阎明复奉命搬出中南海,转而迎来了长达近十年遭审查、关押的蹉跎岁月。2015年,84岁高龄的阎明复终...  

評分

以下文字主要是笔记,不认同其中部分。 ************************* 阎明复参加中苏谈判,当过毛主席、小平同志的翻译,对中苏关系有一定见证。 阎明复父亲阎宝航,东北人,奉天两级师范学校,加入基督教青年会。留学爱丁堡大学,回国,担任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在青年会与张学...

用戶評價

评分

中蘇關係始終是一個吸引我的領域

评分

隻看瞭文革遭遇和在大百科的記述,可能算是閱讀此書讀者中,關心重點比較刁鑽的吧。這本書應該是未完待續,必須要有第三冊。很想看看作者1983年之後的經曆。

评分

觀點比較陳舊,和吳冷西有一拼

评分

中蘇關係部分,篇幅最長,信息量不多,觀點也較老,和吳冷西《十年論戰》差不多,瀋誌華的分析應該更客觀些。文革十年部分,寫的很投入,力透紙背,抱含悲憤,感覺寫的好。

评分

隻看瞭文革遭遇和在大百科的記述,可能算是閱讀此書讀者中,關心重點比較刁鑽的吧。這本書應該是未完待續,必須要有第三冊。很想看看作者1983年之後的經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