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筆名方以直,山東省臨沂縣人,民國十四年四月四日生。抗戰末期棄學從軍,三十八年來台,曾任中廣公司編審、製作組長、專門委員,中國電視公司編審組長,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代理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人間」副刊主編,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華文主編。現旅居美國專事寫作。
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左心房漩渦》,也是獲獎最多的一本),台北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獎章,中山文化基金會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1999年《開放的人生》榮獲文建會及聯合副刊評選為「台灣文學經點名著」。2001年,獲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傑出華人會員」獎牌、同時獲此榮譽的尚有琦君、夏志清、鄭愁予。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怒目少年》記述由1933年他前往抗戰後方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是王鼎鈞對中國社會所做的見證。人活著,好比打開一架攝影機,少年時底片感光,不曾顯影,一直儲存著,隨年齒增長,一張一張洗出來。《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鈞流亡學生時代的顯影。
#20180727#怒目少年 :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二 小孩子长大了,总归要离开家的。作者17岁离开自己的老家山东,前往安徽阜阳。这条道路不好走,长途跋涉穿过日本的占领区,幸好一路平安,开启了自己正式的求学经历。就读于国立二十二中,在校长李仙洲的努力,成为了一所国立学校...
评分《怒目少年》是王鼎均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了王鼎均作为流亡学生,从家乡山东兰陵到安徽阜阳,再到陕西汉阴一路的颠沛流离、受想行识。 “流亡学生”这词总引发我的浪漫想象。少小离家,与伙伴们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脚步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真实的流亡,远没那...
评分是因为看了执中学长的推荐,才去买这套书来读的。读完感慨颇多,鼎公七十多年的历练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没有成败、没有对错,这里有的只是每件事、每个人之后的不得已。 平时读到的,只能微微体会的道理一一在这得到印证,被作者成文的展示出来。当然更多的是我不了解,没体...
评分去年承山东杨兄转赠鼎公《怒目少年》、《葡萄熟了》两书,一直未有时间细读。或许是我的职业使然,或许是当年《左心房漩涡》给我的印象实在剧烈,我读了几次《怒目少年》的开头,又放下了。 我并不喜欢读传记作品,关键的原因在于一种轮回思想。阳光底下无甚新鲜事。今日人的生...
很细致的过程,心境。还有透过体制外,看体制问题,很有启发。俗谚,领会很多东西。还有认知过程。事情不会按照想象发生,有各种意外。看页码,三联删节很多。选择台版,算是正确了。
评分很细致的过程,心境。还有透过体制外,看体制问题,很有启发。俗谚,领会很多东西。还有认知过程。事情不会按照想象发生,有各种意外。看页码,三联删节很多。选择台版,算是正确了。
评分有字句在心里。
评分各人有各人的命
评分“中国人心目中的公平和报应,大半要靠恶人和恶人之间的自相残害。所以恶人必须层出不穷,并且维持相当的数目。” 此语读来令人绝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