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乡愁》增订版
1948年7月,一位学习中文的瑞典青年,怀着一颗热爱中国文化的心,来到四川调查方言。半个世纪以后,他成了誉满全球的汉学家,用中文写下一部随笔集,诉说对第二故乡的浓浓乡愁。
马悦然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他用轻松风趣的笔触记述了他在中国的往事、他与中国妻子的浪漫爱情,以及他与中国文人的友谊和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在他的笔下,尘封于卷册之中人和事蓦然间鲜活起来,在我们眼前颦笑、流连,再渐行渐远,留下满卷幽思。
附赠《俳句一百首》增订版
汉学大师马悦然笔下的俳句,巧思精构,又充满了天真与童趣。他不拘格律,运用日常口语,写燕子,写瓢虫,写雪人,跟李白对话,向蒲松龄提问,同金圣叹发感慨,活泼而风趣,以游戏式的幽默洒脱,引领读者进入尔汝群物、物我互置的美妙诗境。
《俳句一百首》原是作者发表于《联合报》副刊的百首俳句结集而成,本次增订,加入了三十多首新作及评论文章,亦可隐隐见出作者的创作轨迹。
作者说,读者阅读以后,如能明白写作俳句并不困难艰涩,进而也想写作这十七个音调的小诗,则于愿足矣。
作者简介
马悦然,1924年出生于瑞典南方。师从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音韵学。先后执教于伦敦大学中文系、澳洲国立大学中文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1990年退休。1975年当选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瑞典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0年—1982年、1986年—1988年两度当选欧洲汉学协会主席。
主要研究兴趣着重于方言学、中国音韵学、古代和近代汉语语法及诗律学。1965年以来,共翻译四十余部中国古代、中古、近代和当代文学著作,包括大量汉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诗人作品。现为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
另一种乡愁 □ 张素闻 这是瑞典人马悦然的一本中文书,淡绿的封面,简单的方块字“另一种乡愁”、“瑞典马悦然”,简单的汉语拼音“lingyizhong xiangchou”,影影绰绰印出年轻时候的马教授与他的中国妻子,高高瘦瘦的马悦然与面如中秋之月的陈宁祖1950年在香港,一个西装革履...
评分另一种乡愁 □ 张素闻 这是瑞典人马悦然的一本中文书,淡绿的封面,简单的方块字“另一种乡愁”、“瑞典马悦然”,简单的汉语拼音“lingyizhong xiangchou”,影影绰绰印出年轻时候的马教授与他的中国妻子,高高瘦瘦的马悦然与面如中秋之月的陈宁祖1950年在香港,一个西装革履...
评分另一种乡愁 文| 张素闻 这是瑞典人马悦然的一本中文书,淡绿的封面,简单的方块字“另一种乡愁”、“瑞典马悦然”,简单的汉语拼音“lingyizhong xiangchou”,影影绰绰印出年轻时候的马教授与他的中国妻子,高高瘦瘦的马悦然与面如中秋之月的陈宁祖1950年在香港,一个西装革...
评分马悦然的一篇篇短文像极了四川的豆腐乳,方方正正切出来的一小块,却能吃出有浓有淡的好几重滋味。浪荡四川的日子像峨眉脚下的山泉一样凛冽干净,与宁祖的爱情故事就像泸州老窖一样醇香醉人,偶尔谈谈学术则仿佛成都老馆子的老鹰茶一样端庄里飘着闲散。 唯一觉得...
评分董桥说:“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的确,乡愁一直是文化人心中永恒的创作灵感:从咿呀学语的孩童,父母教我们念“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到中学课本里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古代的“渔灯暗,客梦回,一声...
情感与经历交织。。。左传,杨吉甫,韦丛芜,曹乃谦
评分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在北欧的男子会如此痴迷于中国文化,想来马先生的生活必定充满宁静与快乐,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献身自己喜欢的事业。他写的是乡愁,而这份乡愁并不来自于对祖国瑞典的深情,而是对遥远东方的寄托。他的生活如诗,文字如诗。
评分瑞典人眼中的民国风。
评分读读挺有趣的。
评分读的是《俳句一百首》像小童诗 好玩有趣~ 难得马悦然这么大年纪了还有颗童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