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读。
林西莉,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教授、作家和摄影家。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留学,此后曾数十次到中国访问。1971年起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
想起这个话题是几天前在Blog on 27th Floor看到了一篇Blog--《汉字简化与计算机问题》。 自从微软推出了Pwin32以后,N年没有人热衷讨论计算机和汉字的问题了。而当年,计算机汉字处理多热闹呀,有做汉卡的、有做操作系统的、有做外挂的、有做WPS的。不过这个热闹大概是10几年...
评分话说,看到歪果仁介绍汉语的书,就忍不住百感交集。 之前看的歪果仁写的汉语介绍的书,基本都是《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啊《历史语法学理论与汉语历史语法》啊《汉语官话口语语法》啊之类的皇皇巨著 而这是给孩子们写的 越是科普类的书越是不好写 特别是童书 所以无论是作者还是...
评分今日读完全书 曾有人以为汉字乃偏僻知识 录读书笔记全文如下: 林西莉《汉字王国》说“化” 原形为一人头上脚下 一人头下脚上 两人相贴 凹凸相就 我以为从形状上与太极图的阴阳相同 从意义上亦同于阴阳 “化”之本义 或由此而来(即使当时没有“阴阳” 亦或有阴阳之概念) “...
评分先后读了这三本书《汉字书法之美》《文字侦探》《汉字王国》。从《汉字书法之美》第一部分“汉字演变”看到点汉字密码的“端倪”——书法与绘画在仓颉的时代同出一源,“同体而未分”。“无以见其形,故有画”,看见了一头象,很想告诉没有看见的人象长什么样子,就画了一张画...
评分在老师的推荐下,怀着满满的期待感阅读完了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有作者独特的思考,同时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认识汉字的大门。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讲述汉字的起源故事,作者林西莉学习汉文化多年,有极强的汉字文化积淀。她对许多汉字有着自己的...
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良多,值得一直看;汉字的起源久远,汉字简化也是对文字的一种阉割
评分一个外国学者,以古老的中国汉字为对象,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汉字如何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演变地图。
评分作者很认真,给外国人写的汉字科普书
评分近些年为汉字追本溯源的读物越来越多,但本书是唯一一本海外汉学家所著,传世已久却始终流行的一部,亮点不在贯通中西,而是浅近生动。林西莉作为高本汉的学生,从甲骨文和金文与现代汉字的对照入手,旨在向欧美读者绍介和推广汉字,顺便由字到物再到史,讲述了许多与中国文化和习俗有关的知识和传承。所以对中国读者而言,本书既是汉字入门,又是文化寻根,前者适合学生初读,开卷有益,后者则更适合远离汉字本源太久的国人们;而越了解每个汉字一目了然的原貌和原意,就越发感到五十年代的简化字,省掉的只是寥寥几笔,割裂的却是各种无法理解的文化传承。
评分一个瑞典人比我们还更懂汉字,惭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