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典籍浩如煙海,常使初學者不得其門而入。作者倡導“大曆史”(macro—history),主張利用歸納法將現有史料高度壓縮,先構成一個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納領,然後在與歐美史比較的基礎上加以研究。《中國大曆史》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曆史的進程,著眼於現代型的經濟體製如何為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為什麼稱為“中國大曆史”?中國過去150年內經過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傢蛻變而為一個現代國傢,影響到10億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許我們用尋常尺度衡量。
黃仁宇(1918-2000),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長沙《抗戰日報》工作,後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
其後赴美攻讀曆史,獲學士(1954)、碩士(1957)、博士(1964)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0)。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
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陆最受关注的恐怕不是他所主攻的方向:《万历十五年》;而是这本一版再版,甚至在去年出了纪念版的《中国大历史》。 当年我刚念大一的时候,不知道是从什么渠道,我就知道了这本书,也算是我最先知道的历史专业著作之一。 可是,在我没有细读它之前,我居...
評分《中国大历史》这样一部号称优秀的历史学著作,我读起来却磕磕绊绊,困难重重,总没有一种顺畅淋漓的感觉,很多的观点论述也没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不仅是我,网上也有人评论其作品“阅读起来就好像一个想要极速行走的人总要留心脚下的石头”;不仅是这本书,其他在读黄仁宇先生...
評分最近在读的历史方面的书有两本:黄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两书读来,感觉孑然不同。 钱先生的书,如同老夫子讲课,需正襟危坐,洗耳恭听。然则史料翔实,句句铿锵有力,胜在一个“实”字。 而黄先生的书,大气磅礴,行云流水,读来畅快淋漓,胜在一...
評分知道美籍华人黄仁宇的大名还是拜托老易的书中老是提及,解读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书籍不少,黄仁宇的这部篇幅才几百页的《中国大历史》,涵盖几千年时空要讲得清楚观点鲜明,就得剑走偏锋,因此本书主要是从经济观点来解读中国历史朝代的兴衰特征和原因。
評分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读得多了,难免有开阔格局之下的粗疏之感。几千年的历史被简单的归结为不能实现“数目字管理”的组织问题。似乎法制、私有产权、自由这些现代国家的属性可以罔顾文化、思想、和信仰的变迁(窃以为这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几点散碎感想如下: 1. 诚然强...
用今天的觀點要求古人,把小說,傳說和曆史一起講,觀點沒論據支撐也就算瞭,論述都沒,什麼間架性結構,什麼數目字管理,完全沒解釋。而且文中充滿瞭對中國的貶低之感,很多觀點很彆扭。真不知道咋火的。。。真是後悔看,後悔買。要是新書,我不後悔。這書明顯不是新書。
评分可能是偏技術性,非故事性,看得有點吃力,過目也忘瞭
评分用今天的觀點要求古人,把小說,傳說和曆史一起講,觀點沒論據支撐也就算瞭,論述都沒,什麼間架性結構,什麼數目字管理,完全沒解釋。而且文中充滿瞭對中國的貶低之感,很多觀點很彆扭。真不知道咋火的。。。真是後悔看,後悔買。要是新書,我不後悔。這書明顯不是新書。
评分受眾明顯不是中國人的一本書,糟糕的比喻“潛水艇夾肉麵包”,就不能改用肉夾饃嗎?看瞭眼封麵,也不是譯著啊。從用詞也看得齣來是用中文寫的,非常古典,“孟浪”“揭櫫”什麼的,太繾綣瞭。黃先生不知何以得此盛名,這個標題他還真不配,用個今日流行的《南開老兵寫給我的中國簡史》這種書名挺好。把論述的部分去掉挺適閤小朋友讀的。先秦明清說得多,唐宋說得少,各代著墨多少不均。對我個人沒有多少心意,一點啓發是——我們的教科書的經濟部分很少提田畝製度和稅賦製度。
评分從國傢製度形式上自成邏輯的中國曆史敘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