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 所羅門(1942—2007), 世界著名哲學傢和哲學教師, 生前是美國得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 百年紀念” 講席教授和傑齣授課教授, 特彆擅長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大哲學傢復雜的思想,同時又不失其嚴格性。他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和加州大學執教, 尤精於尼采、存在主義哲學和情感理論的研究。他齣版過四十多本著作, 包括《激情》(The Passions)、《在黑格爾的精神之中》(In the Spirit of Hegel)、《關於愛》(About Love)、《倫理學與超越》(Ethics and Excellence)、《超越底綫》(Above the Bottom Line)、《哲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Philosophy)、《哲學導引》(Introducing Philosophy) 以及《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The Big Questions: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等。
什麼纔是激情又美好的生活?
情感豐富的人就一定缺乏理性嗎?
愛情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
遭遇不公,該“有仇必報”還是“以德報怨”?
生活中發生的悲劇一定隻有壞處嗎?
死亡是個什麼東西?害怕、忽視死亡有用嗎?
假如把A的記憶植入B的身體,這個人是A還是B?
如果人人都說真話,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騙彆人和騙自己相比起來,哪個更難做到?
…………
人們通常認為,哲學是一門枯燥又無聊的學問,隻有那些有閑階級纔有時間思考,但《大問題》的作者羅伯特·所羅門卻要說,哲學絕不是一小群專業人士的專業特權。哲學需要嚴格的清晰,但它不僅是現代的方法、專業者的遊戲,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需要傳達給每一個人的聲音。
在本書中,所羅門教授以哲學的乾癟和職業化為主綫,用他所受的分析哲學訓練與對大陸哲學的熱愛,以一種存在主義的情懷,重新追問什麼是激情、正義、悲劇、死亡、自我等等,論辯這些奠基哲學的永恒追問所受的冷遇,探討理性的人類該如何運用自己的各種情感,突破理性的界限,擁抱愛和智慧,過上善與好的公共生活和個人生活,並讓每個熱愛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勇敢、真誠地去發現並珍惜哲學中蘊含的無窮快樂。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2020.10】 作者對“精英分子”、學者以及一切以學術主義的理性思辨和邏輯推論的産生瞭不解與衊視,端莊的語句去描述哲學是不通“人性”的學科,道德和感情是嚴肅的,但二元論是無法解決其間的人之間的矛盾,我們需要中國哲學裏“心”的概念,情感脫離不瞭“世界之外”,理性也離開不瞭激情思辨,我們擁有什麼,則代錶主觀的愉快或者說意義,我們失去瞭什麼,也不需要分離人跟物的哲學意義,我們要的是叔本華對藝術的態度,自私也是私人的情感,這本書隻是描述觀點的書,但由他存在主義的觀點反抗康德的德性,笛卡爾立場,就會發現二流哲學傢尼采說的對,被圈內人瞧不起的哲學傢卻被所有人拿捏他的觀點,我們的時代需要激情,需要尼采,需要加繆,需要更激情的錶達,除此以外,純粹的理論插不上話。
评分好看的配色與外封麵~看完《大問題》見同名作者買的,不過沒讀完,不如大問題有趣。放,後續再讀。(3.5廣師大與封麵配色有加分)
评分這不是一本入門書,而是一本需要一定哲學積澱以後適閤讀的書。本書反對當代哲學過分追求邏輯緻使內容空洞化的趨勢。並且從情感、復仇、悲劇、死亡、自我、欺騙等方麵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化瞭這些被乾癟化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啓發意義。但是遺憾的是,本書並不是從哲學論證的角度來撰寫的。
评分有主題的哲學小品文。生活的悲劇感跟死亡兩章還挺好。
评分哲學小品,遠沒有書中提到的原著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