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
九年之后,毛尖第二本影评合集
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
皮里阳秋的机锋
烂片当道的时代
我们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毛尖以《非常罪非常美》定义了影评作为一种文体之后,转而寻求突破,她在报纸专栏上用文化批评的方式写电影,在文学杂志上用随笔杂感的方式写电影,在评论刊物上用半论文的方式写电影。《例外》便是她突围后的集合,亦是她的第二本影评专辑。
在这个全民影评家的时代,一个专业影评人,除了表明更能骂以外,还有什么呢?为了这个寻找这个“还有什么”,毛尖有意改变了写作风格。常常会有读者跟她提意见,说现在文章没以前的好看,中心思想是,从前比较腐朽,如今比较健康。这种“健康”,是好还是不好,读者看完文章自有说法。不过,如果没有了毛尖的文字,我们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尤其是这个烂片当道的年代,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都说我偏爱毛尖疼惜毛尖:她的文字确实有品有格。人品优劣蒙不了人。文品高低看仔细了也蒙不了人。——董桥
毛尖笔下不时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加上皮里阳秋的机锋,每回都不禁忆起当年最爱看的Pauline Kael;因为看完烂片的郁闷,一读她的尖酸辛辣,不无化解之功。——郑树森
凡事皆有例外,但毛尖的电影文字例外没有:每篇都掷地有声,埋藏的笑弹等待你的幽默感去引爆。——迈克
毛尖,浙江宁波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中文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慢慢微笑》《当世界向右的时候》《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乱来》《这些年》等。
衰片时代,旧梦重温——毛尖《例外》读书笔记 “电影院承担革命和爱的教育,录像厅促成暴力和性的认识。”——毛尖《例外》(P256) 回过头来看,大学时光里,除了读书之外,至少还有两样事情不可不做:一是谈恋爱,二是看电影。而且这两件事还可以合二为一(理想状态下合三...
评分读毛尖的电影随笔《例外》,让我想起一位美食家费雪。虽是谈美食,却文笔老练机锋毕露,美食之外延伸开去各种历史、人文、自然、哲学的话题,让人在烹美食之余,一享不同国度生活价值观的盛宴。说起也蛮巧,读《例外》,让我有同感:分明是在说着电影的事,可偏偏读着却不仅仅...
评分原先看毛尖的《非常罪非常美》,看她在《万象》上的文章,有瞬间惊艳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怀着如此强大的八卦之魂,写出这么动人的影评。接着陆陆续续买了很多她的书,出的几本随笔很烂,到了《例外》,前面几篇还不错,后面就不行。前面的几篇,发表在万象...
评分“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这是毛尖老师最新”毛选“《例外》封面上的文字,师大”理想国“系列中的一本电影随笔,封面小津安二郎配与最契合的黑白色调,透漏出毛老师一贯”文青教母“的范儿,八卦与正经齐飞,加上”皮里阳秋的机锋“ ,篇篇”掷地有声“。 ...
评分四五年前第一次看毛尖老师写鲍嘉,她说“这样一个男人不英俊,不乐观,也没有前途,但代表着一种内敛的精神,不崩溃的尊严和不狼藉的痛楚”。当她一转笔锋深情地说着“一年又一年,只有死亡可以带走鲍嘉的影迷们”,当时崩溃的爱意就狼藉喷涌了一地,愣生生傻呵呵地依着...
参差不齐。
评分火车上看了一天。这种随便一写随便一看的专栏文章实在没什么结集出版的必要,而且我已经厌烦了毛尖的卖弄腔调和混乱逻辑。夹进去的那几篇学术论文也使得全书的风格定位有些不伦不类。
评分只有第一章和最后一篇好看,中间国产电影的影评就不值得出书了,真的,浪费完电影票钱干嘛还要继续浪费纸张。
评分还是小表弟最打动人
评分写黄金时代的影人轶事时最有趣,影评和观后感什么的就十分无聊了。最后部分的小津论文尽显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