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
九年之后,毛尖第二本影评合集
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
皮里阳秋的机锋
烂片当道的时代
我们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毛尖以《非常罪非常美》定义了影评作为一种文体之后,转而寻求突破,她在报纸专栏上用文化批评的方式写电影,在文学杂志上用随笔杂感的方式写电影,在评论刊物上用半论文的方式写电影。《例外》便是她突围后的集合,亦是她的第二本影评专辑。
在这个全民影评家的时代,一个专业影评人,除了表明更能骂以外,还有什么呢?为了这个寻找这个“还有什么”,毛尖有意改变了写作风格。常常会有读者跟她提意见,说现在文章没以前的好看,中心思想是,从前比较腐朽,如今比较健康。这种“健康”,是好还是不好,读者看完文章自有说法。不过,如果没有了毛尖的文字,我们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尤其是这个烂片当道的年代,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都说我偏爱毛尖疼惜毛尖:她的文字确实有品有格。人品优劣蒙不了人。文品高低看仔细了也蒙不了人。——董桥
毛尖笔下不时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加上皮里阳秋的机锋,每回都不禁忆起当年最爱看的Pauline Kael;因为看完烂片的郁闷,一读她的尖酸辛辣,不无化解之功。——郑树森
凡事皆有例外,但毛尖的电影文字例外没有:每篇都掷地有声,埋藏的笑弹等待你的幽默感去引爆。——迈克
毛尖,浙江宁波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中文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慢慢微笑》《当世界向右的时候》《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乱来》《这些年》等。
“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这是毛尖老师最新”毛选“《例外》封面上的文字,师大”理想国“系列中的一本电影随笔,封面小津安二郎配与最契合的黑白色调,透漏出毛老师一贯”文青教母“的范儿,八卦与正经齐飞,加上”皮里阳秋的机锋“ ,篇篇”掷地有声“。 ...
评分毛尖的这本《例外》,其实没有例外地保持着她“非常”时期的水准,甚至在原有的机锋、俏皮、睿智之余,还有洗尽喧哗的执拗,嗯,这是非常性感的风格。它甚至让我隐隐产生一种希望:如果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都能保有这样的脾性,那我的三十岁看起来,也许不是那么可怕。 从前,...
评分文/茱茱 上世纪30年代,宁波人苏青到上海,晚清开埠后的十里洋场怒马高车,摩登气派。海派文人在华洋杂处的异域盛景里应运而生。半世的悲苦与风华,转眼都幻作了秋风浦雨里的海上花。 80年代末,十八岁的毛尖从宁波到上海读大学,百乐门的霓虹光鲜大不如前,国泰电影院还在,...
评分阅读•毛尖电影笔记 个人推荐指数两星。 作者是一位在香港读书,后来留学美国,有着博士学历的女士。我猜测她学的不是专业电影有关的学位,而是在美国期间看过许多电影,其中主要以好莱坞的电影为主。照理说,这样的人写出的影评我是满怀期待的,看了之后,我却不大喜欢。我...
评分作者阅读了不少史料吧 只是看了几篇总觉得是一本老牌影星八卦周刊。 并且帮每一个明星出柜。。。 P.S.我就知道葛丽泰嘉宝一生未嫁有点问题,小学时候阅读嘉宝的生平说她因为深爱一个男人,此男人去世后就终生未嫁,深居简出。。。现在。。。一切都。。。明了了。。。
毛尖的第二本电影随笔结集,跟同时阅读的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评分全书只有小津安二郎可看。只要事关国外,必定倚马千言维基百科;只要写到国内,必定笔锋一转不明不白。这已经成为毛尖的一贯风格,学什么不好,学沈宏非那帮饭桶写专栏。
评分毛尖的艺术圈八卦可以写到五星,但旧文太多,书的装帧太不便于阅读(还好我看的电子版)。其它文章比如小津,费里尼就比较枯燥了,毛尖的辛辣畅快完全不适合学术。
评分影评合集
评分发现好几个错字,排版不够认真吧。毛老师的影评犀利,利的有些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