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新共和》资深编辑,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断脉》(1999)、《忤逆上帝之书》(2004)、《不负责任的自我》(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
关于译者
蒋怡,1985年生,南京大学英语系文学博士,江南大学英语系讲师,已出版《格伦·古尔德谈话录》、《后灵魂年代的美国》等译著三部。
在我看来,这或许算不上是一本“文学批评”书籍? 和读大多数书时候的虎头蛇尾不同,这本书的第一篇文和最后一篇文,我读得最细,与我的生活最接近,而中间两篇文章才应该是最能体现作者批评思想的吧,但什么隐喻、观察,应该是没有读得太懂的缘故,没留下什么太深的印象。 讨...
评分1.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活着又为什么会死去?为什么见证别人生死的时候会有着莫名的动容?为什么追悼的时候总是回忆着一个个的片段与瞬间?生命不是永恒的,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个人的时间似乎渺小到不如沧海一粟,而唯有一个个瞬间被记录定格成为了永恒。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喜欢...
评分詹姆斯伍德《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只有101页。它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评论,更像是融合了书籍、作家、故事与生活的回忆录。书中的四个小标题“为什么”、“严肃的观察”、“物尽其用”、“世俗的无家可归”;分别关于死亡、观察、批评和回家。 或许这样...
评分一本不乏深情的文学随笔,扉页伍德把这本书献给他的母亲,最后一章则献给了所有“世俗的无家可归者”。你越接近亨利·詹姆斯、约翰·伯格、杰夫·戴尔、希钦斯,也会越欣赏詹姆斯·伍德。
评分哈哈,里面正好引到一段对贡布罗维奇的简评:“Witold Gombrowicz (the entry for whom runs, in its entirety: “Polish novelist, dramatist and story-writer: one of the great experimentalists of the century, who suggested to his puzzled readers that they should ‘dance with’ his books rather than analyze them. This is good advice. Ferdydurke is his most interesting novel”).”
评分一本不乏深情的文学随笔,扉页伍德把这本书献给他的母亲,最后一章则献给了所有“世俗的无家可归者”。你越接近亨利·詹姆斯、约翰·伯格、杰夫·戴尔、希钦斯,也会越欣赏詹姆斯·伍德。
评分一本不乏深情的文学随笔,扉页伍德把这本书献给他的母亲,最后一章则献给了所有“世俗的无家可归者”。你越接近亨利·詹姆斯、约翰·伯格、杰夫·戴尔、希钦斯,也会越欣赏詹姆斯·伍德。
评分写得也是很诚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