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是一部奇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在它之前美国诗人们遵循的欧洲诗歌的创作模式,而且是有意识的颠覆。尽管它从问世至今饱受争议褒贬,但却被尊崇为地道的美国诗歌的诞生标志,是19世纪世界文学史中最重要的诗集之一。书的内容如此浩繁,从中史学家看到了19世纪的美国历史,思想家看到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美国式表达,哲学家看到了万物皆有灵和灵魂不朽的信念,旅行者看到了美国野性旷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沸腾的城市景象,青年人读出了对肉体和性的赞美,老年人看到了对死亡的坦然无惧……惠特曼在美国与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此译本由译者邹仲之根据英国华兹华斯诗文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沃尔特•惠特曼诗全集》 译出,在“临终版”草叶集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十余首作者去世后附编的《老年的回声》,以及数十首之前未收入诗集的作品。因此,这部新版的《草叶集》可谓迄今为止国内收录最完整、最全面的惠特曼诗集。另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楚图南和李野光先生合译的《草叶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以及赵萝蕤先生译的《草叶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既保留借鉴了前辈的成果,又在前人的高度上以一种粗粝平易的语风重新诠释了惠特曼这位平民诗人,并获得了翻译界前辈屠岸先生的肯定。
沃尔特•惠特曼(1810~1892) ,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人文主义者。出身于农民家庭,11岁时辍学,做过勤杂工、学徒、排字工人、乡村小学教师、记者、编辑等。
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诗人,惠特曼创造了一种新型诗体:自由体诗。即不受格律、韵脚的限制和束缚,任思想和 语言自由发挥。
惠特曼一生歌颂民主自由,充分体现了美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他赞美人民创造性的劳动,其作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
译者邹仲之,从事文学编译。编有散文集《抚摸北京——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感怀上海——作家笔下的20世纪上海》;译有《米开朗琪罗诗全集》、《布兰诗歌——欧洲大型声乐作品名作选》、《冬之旅——欧洲声乐套曲名作选》、《莎乐美——20世纪西方歌剧名作选》、《草叶集》和《卡明斯诗选 》(即将出版)。
周六在先锋书店,拿了这本草叶集来看,看完了长长的三章序言,就已经惊讶于惠特曼这样不落潮的激情。后面看了几首诗,或长或短,有些口语化,又有点像散文诗,和序言的语言非常类似,或者说他的序言也是一首不分段的长诗。他一句又一句重叠昂扬着排布出的诗句像是一个肺活量极...
评分最喜欢这一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这是一本对自由,民主的美好畅想,描述着世上最为平凡,普通且密密成群,生而不息的事物。喜欢这本书最主要原因是,这部诗集的风格,年轻,有朝气,粗犷,有那么一点肆无忌惮,带有一种自信,自以为是个先知和代言人,语...
评分是超越时代的人文素描, 是探求生活本质的疯子, 是理性与感性的杂种, 是冲破一切旧的创立新的规矩的勇者, 是自负的,同样是伟大的。 他热爱那个多种族的美国, 热爱每一个生命体, 更加热爱自己和自己笃信的真理。 他试图关心一切,强者或弱者,清新的或肮脏的, 他要充当上...
评分是超越时代的人文素描, 是探求生活本质的疯子, 是理性与感性的杂种, 是冲破一切旧的创立新的规矩的勇者, 是自负的,同样是伟大的。 他热爱那个多种族的美国, 热爱每一个生命体, 更加热爱自己和自己笃信的真理。 他试图关心一切,强者或弱者,清新的或肮脏的, 他要充当上...
评分不喜欢,不适合。
评分在海上有舱房的船里
评分或许是最高峰的心灵鸡汤了吧。气象万千的崇敬与热爱,对于自由,对于祖国,对于自然,对于世界。老先生以体量胜出,不懂英文,难知诗艺之精妙。
评分第一次知道沃尔特惠特曼是因为《绝命毒师》,因为老白大名叫Walter White,简称就是W.W。他的诗在文笔上没有那么华丽,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坦荡宽广的心胸和粗犷豪迈的性格;可以说他就是诗歌界的海明威,或者说海明威就是小说界的沃尔特惠特曼。
评分终于看完了!读了大概正好有一个月…………正值美国大选的时候,特朗普当选那段时间,在看惠特曼祭奠林肯。就像他自夸的那样,他是美国第一位诗人,他爱所有的男人女人,他真的有如此大的气度与胸怀。然而现在的美国也许会令他极度失望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