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余秀华,1976年生,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致使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2009年开始写诗。《诗刊》编辑刘年在她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诗,惊艳于诗中深刻的生命体验、痛感,于2014年第九期刊发了她的诗,之后《诗刊》微信号又从中选发了几首。农民,残疾人,诗人,三种标签引爆了公众对她的热议,然而余秀华说:“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读她的诗,还是一个微信朋友转发时读的。当时被她的语言情绪惊到了,那是一种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刚读很容易被击中,就像我第一次读海子一样。但读诗更应该冷静下来读,所以当我冷静下来读,我认为大众对她的作品有些高估了。 事实上她的作品并没有那么天才,如果我们在读一首...
评分想到汉江,就有风从江面上吹拂而来 那里人多,风的漏洞也多 低于一棵狗尾巴草的宿命 我曾经多少次想给你 一个春天 提心吊胆的春天 历史无法追溯的秘密或根源 它们踩在我身上,总是让我疼,气喘吁吁 接受鞭打,碾压 扭过头去,一言不发 知道自己已经死去多年 却不肯写一个 验尸...
评分性别与残疾、农活与婚姻,让她对自己身体的存在敏感到了极致。她的诗尽是触觉,偶有视觉也一笔填之。就连诗集的标题《月光落在左手上》,也在尝试着触碰。 几乎每首诗里都带着对身体的感知,“被秋天咬了一口”、“一想到你就小了、轻了”、“把身体捶打得越来越薄”、“你的名...
评分把冯唐与余秀华放一起,很多人会诧异。确实,一个是脑门油亮、医学博士、前国企老总、女粉丝排队、正处于人生“一柱擎天”阶段、在路上每迈几步就要甩开马褂摸下自己裤裆的京城风流俏文人,一个是脑瘫、歪嘴、驼背、与老公不和、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如“瘪了一个胎的汽车”的湖...
评分冬日裂着冻疮的胖手在地里刨,夏天顶着辣眼的光翻挑着麦浪,若不是靠它生养,谁肯多一眼照料。 在外面觅食的娃娃说它是生养的爹娘,这话也就是听听,生了儿的身也生不了儿的心。走出去的乡音,就是另一番模样。 存窖里的红薯要拉到集市上卖了钱,好过年,不懂事...
读一读余秀华,重新鼓起爱一个人的勇气。
评分读一读余秀华,重新鼓起爱一个人的勇气。
评分后知后觉……看了几篇觉得很好啊有啥好吵的
评分在锵锵上听到余秀华读诗之后,才第一次意识到,诗歌从诗人的口中朗读出来是这么有感染力。
评分看完被彻底惊艳到了。有些人的文字天赋,真是羡慕不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