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名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海子诗全集》收录迄今为止所有发现的海子文学作品。全书以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的《海子诗全编》为底本,依照时间与类别结合的方式,收入海子的抒情短诗、长诗诗剧、诗学提纲、日记小说等各种体裁作品。以“补遗”的方式增加了当时没有收入的海子早期油印诗集《小站》、《麦地之瓮》里面的作品,以及近年陆续发现的散佚作品。
其中最大的发现,在于颂体诗《生日颂》与散文小说《村庄》。《生日颂》是海子给友人孙理波及同时代人的献诗,长达一百二十余行,近两千字。围绕“生日”这一主题,海子阐述了其人生理念和诗歌理想。《村庄》则是四个诗体散文小说组成的主题小说,其中的《谷仓》一篇以近乎注解的方式,清晰化了海子后期诗作,尤其是长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的意思,堪称理解海子诗歌理想中“道家思想”的钥匙。
全集第一次披露了一些海子文字以外的作品,这就是海子自己为“太阳”系列诗作所做的插图。海子几乎没有画过画,但这些插图是个例外。目前发现的海子画作一共22幅,全部收入书中。对于这些极具海子个性与风格的画作,西川说:“这些插图的画面非常简洁,一条墨线、两条墨线、一个墨点。绝对的墨点,应该就是海子心中的大太阳;这太阳太绝对了,以致只有纯然的黑色才能表现。读者当能从这些插图更深入地认识海子和他的诗歌,甚至体验出海子与他的大太阳的那种搭上性命的关系。”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海子 不久我就开始憎恶类似这样的句子:简单,苍白,充斥着“远方”、“物质”、“以梦为马”、“麦地”、“小丑”、“粮食”、“阳光”、“流浪”之类的词语。到处都是二手组装的类似句式、无处不在的...
评分今天是祭日,海子去世二十周年的祭日。 纪念活动已经到处都是,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单单说说海子的死吧。 海子比我们任何人都更狭隘更局限,或者说,更纯粹。 关于丰收与腐败的循环,关于和平宁静的雨中村庄,关于土地内部的黑暗和光芒,关于伤痕累累的染血小麦,关于...
评分纪念一个纯粹单纯的人,用他的纯粹单纯的句子 纪念一个看到部分真理的人,如果我们相信有,虽然真理永远不会完整 纪念一个平静、柔弱、温暖、热烈、强硬、固执、执著、绚烂、朴素、沉重、轻快、充满爱 喜爱土地与粮食的 人与他的轨迹 纪念一个拾起春天遗落的嘴唇的海的儿...
评分[黑色·献祭者的隐喻] 1964年3月26日,他出生于安徽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关外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年仅二十五岁。 二十年祭。当他的名字成为故乡旅游文化地标,当他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沦为房地产楼盘广告,当他的诗被恶搞成“从明天...
评分每当看到你的诗,便不畏惧死亡,不再那么惶恐不安。不再那么与世界纠缠不清。 你的诗里,有一切人类原始的情感与亲切,像土地,负重却无怨,不辜负每一滴汗水,让人生存,让人平静。像湖水,清澈而包容,把一切赃物的,悄悄藏匿起来,只展现那纯净。 活,本就是一场梦。你结束...
海子拥趸众多,不吝华丽辞藻玄远笔锋,探讨之作也可编成本书。只是那向死而生、锥心泣血的生命体验今日读来竟无共鸣。海子25岁看破自杀,我25岁却只看到人生规则的一隅,太多空白有待填补。另外,喜欢古风远胜新诗,相比面朝大海,醉里挑灯看剑才是心之所安。
评分诗歌是唯一一个能用简洁的形式表达无穷无尽的复杂与不确定性的艺术载体。2016 年认知写作学课上,借讲学之际,重新与学生精读了海子的诗歌数十首。海子之伟大,还在被低估。白话文有了海子,从此成为艺术。
评分海子这样的人啊,其实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吧。既然出现了,他定是要留下些什么的,这一千多页的诗稿,厚重踏实,字字惹人喜爱,我不能说我读懂了全部,但是海子通过这些铅字,活了起来,和对的错的一起,揉进我的内心。感谢和你相遇,诗人。
评分有一种隐隐积极的力量,美好景色与暗潮汹涌并存,又有一种意欲改变世界(或其中一小部分)而不得的忧郁,没看多少官方分析,算胡闹的感受。不太能读意向隐晦的诗,但美就是另一回事了。常有能直击心头的句子,有难于表达的心事被尽数猜到的畅快感。《太阳·七部书》搁下未读,记一下。
评分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