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本书包含萧红两部传世名篇《呼兰河传》和《生死场》。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份作家。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学名张秀环,后改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与庐隐、石评梅、张爱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鲁迅先生对其成名作《生死场》十分激赏,并为之作序。茅盾评价其晚期杰作《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夏志清称其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生死场》 生,死,场。如果从所谓意义这个层面来说,他们的确是浑浑噩噩地活着,浑浑噩噩地生育,浑浑噩噩地死去。他们的生活里,没有什么高耸于穹顶之上的东西,有的只是生存本身。虽然对太多事情都无知无觉,但生存却是唯一的原则和执念。萧红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评分童年里的呼兰河小城,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掩藏在记忆深处。在这不大不小的城里有着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平凡而朴素的生活以及最爱的祖父…… 本书收录了萧红的两部作品《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书的最后几页还有着萧红这一生的经历以及作品,让我们能够在看这部作品的同时结合作者...
评分上中学时,我看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呼兰河传》,直至高中毕业,我填写了志愿,当仁不让的选择了东北的黑土地,去追寻那个播种六年的梦想,乘着寒假,我来到了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一睹萧红曾经写作的楼房(旅馆),看着建筑物外的景点说明,我不禁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没有对比...
评分 评分《生死场》 生,死,场。如果从所谓意义这个层面来说,他们的确是浑浑噩噩地活着,浑浑噩噩地生育,浑浑噩噩地死去。他们的生活里,没有什么高耸于穹顶之上的东西,有的只是生存本身。虽然对太多事情都无知无觉,但生存却是唯一的原则和执念。萧红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18/9/24初中读过都忘了 又读了一次感触太深了/同为东北人 萧红仿佛在写我的童年/说那时候的人愚昧冷酷地可怕 其实人就是这样 今天也是如此 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评分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评分平静的笔调下心惊肉跳的赤裸人性。
评分萧红也太通透了吧!觉得现代人总是要求生活精致精致,但是这种最粗粝的情感总是被人忽略,关于生命和死亡,关于穿衣和吃饭。里面蕴含着的婚姻自由和女权意识也让我惊叹。冯歪嘴子对我触动很大,特别是当他被挡在密密麻麻瓜藤的窗子后面,对着没人的这一边抛出的话头就在空气中颤颤巍巍的,一点一点的消失,好悲伤啊!
评分终于补完《萧红全集》. 无数个版本的呼兰河传,是不是要找个1947年版的来收藏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