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與病態

正常與病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西北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 喬治·康吉萊姆
出品人:
頁數:295
译者:李春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5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0435695
叢書系列:精神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喬治·康吉萊姆
  • 社會學
  • 法國
  • 康吉萊姆
  • 福柯
  • 精神譯叢
  • 身體
  • 心理學
  • 精神分析
  • 弗洛伊德
  • 性心理學
  • 神經癥
  • 人格障礙
  • 正常心理
  • 病態心理
  • 臨床心理學
  • 心理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位哲學教授之所以對醫學産生興趣,並不一定是為瞭更好地認識精神疾病,也更不必然是為瞭進行某項科學訓練。我們明確地希望醫學成為人類一些具體問題的導引。對我們來說,醫學是且仍將是處於幾種學科交界處的一種技術或者藝術,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在我們看來,為瞭精確定位和清楚闡發我們所關心的兩個問題,即科學與技術的關係,標準與正常的關係問題,就必須從直接的醫學文化那裏得到幫助。

——康吉萊姆

這個人(他的著作是嚴肅的)刻意而精心地固守在科學史的一個特定領域(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混同於任何一個特定的學科),卻莫名其妙地發現自己齣現在瞭自己一直留意著不要捲入的討論中。然而,拋開康吉萊姆,你就無法更好地理解阿爾都塞、阿爾都塞主義,無法更好地理解在法國的馬剋思主義者中所進行的一係列討論;你也不可能領會像布爾迪厄、卡斯特、帕斯隆的獨特之處以及讓他們在社會學中引人注目的東西;你也會錯過精神分析傢的理論著作的整個方麵,尤其是拉康的追隨者們的著作。更有甚者,在有關1968年運動前後的思想的整個討論中,我們很容易找到那些或近或遠地受過康吉萊姆訓練的人的位置。

——福柯

著者簡介

喬治·康吉萊姆(1904—1995),法國思想傢,曾就讀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和斯特拉斯堡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多所中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索邦大學。其主要研究領域是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認識論)。主要著作有《正常與病態》、《生命的知識》、《17—18世紀反射觀念 的形成》、《從發展到19世紀的進化》、《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研究》、《生命科學史中的意識形態和理性》、《健康:普通概念,哲學問題》。康吉萊姆是法國當代思想的開創者之一,其思想和研究方法對阿爾都塞、福柯、德勒茲等人産生瞭重大影響。

李春,文學博士,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翻譯史和翻譯理論、已齣版譯著《空間與政治》、《策蘭與海德格爾:一場懸而未決的對話(1951—1970)》。

圖書目錄

說 明 / 1
一、關於正常和病態的幾個問題的論文(1943) / 1
第二版序 / 3
導論 / 7
第一部分 病態隻是正常狀態的量變嗎? /10
Ⅰ問題介紹/10
Ⅱ奧古斯特·孔德與“布魯塞原理”/ 18
Ⅲ剋勞德·貝爾納與實驗病理學/ 34
ⅣR.勒利希的觀念/ 58
Ⅴ一種理論的多重含義/68
第二部分 關於正常和病態的科學存在嗎? /77
Ⅰ問題介紹/ 77
Ⅱ對幾個概念的批判性考察:正常、非正常和疾病;正常的與實驗的 /84
Ⅲ標準與平均/107
Ⅳ疾病、治療、健康/132
Ⅴ生理學與病理學 / 152
結論 / 175
參考文獻 / 17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病態:周遭世界與陌生世界的門檻

评分

康吉萊姆最重要的著作。福柯認為,當代法國,哲學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康吉萊姆的教學和著作影響瞭很多哲學傢,不讀康吉萊姆的著作,很難真正理解法國當代眾多哲學思潮。這本書更多談論的是醫學哲學,尤其是關於正常和病態的區分,康吉萊姆反對傳統病理學認為疾病和正常狀態之間隻存在量的區彆的觀點。

评分

(抄一下自己的論文)生命體隻有在嚮疾病(錯誤),嚮痛苦敞開的過程之中纔完成並實現瞭自身。同樣的,正常、標準、健康等等規範的範疇,從來都不是被規定得清清楚楚的,而隻有通過其否定的麵相即通過反常、越軌、疾病纔能夠顯示其邊界與意義的指嚮,因此,這裏就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種的二元對立,就規範而言,非規範從來就不是一種純粹的他異性存在,相反,其二者的關係隻能以一種吊詭的“既包容又排斥”的麵相存在,支撐著規範這一含混範疇的,從來就是作為其否定性核心的“非規範”。正是這一類似於本體論上的探討,使得康吉萊姆認為生命的本質中即帶有一種規範化/標準化的性質,這是“生命特有的本能性努力”

评分

“在這篇醫學論文當中,我為哲學幽靈所做的犧牲,即使不算多,至少也已經夠多瞭”

评分

主要是在搞價值重估。把正常、病態這些早先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裏被認為能夠客觀呈現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展現齣來,從而把這些概念重新價值化。由此高揚一種不可縮減的內在和整體的生命科學,這種生命科學提醒著生物學、醫學這種以生命為對象的學科應該時刻注意到,自身的對象並非隻是一種可以化約為物理或者化學的事實,而同時也是一種價值。43年的正文看得很高興,但是20年後的補錄就感覺比較難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