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與利益

欲望與利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阿爾伯特·赫希曼
出品人:
頁數:196
译者:馮剋利
出版時間:2015-3
價格:3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8143660
叢書系列:觀念與時代係列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赫希曼
  • 經濟學
  • 思想史
  • 資本主義
  • 經濟思想史
  • 曆史
  • 馮剋利
  • 欲望
  • 利益
  • 人性
  • 社會
  • 經濟
  • 哲學
  • 心理
  • 現實
  • 選擇
  • 衝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阿爾伯特•赫希曼代錶作品,馮剋利根據2013年英文版最新翻譯

阿爾伯特•赫希曼是當代偉大的知識分子之一,他的著作改變瞭我們對經濟發展、社會製度、人類行為的認識,也改變瞭我們對身份認同、忠誠、義務的性質和意義的理解。把此書稱為赫希曼最傑齣的貢獻之一,可謂實至名歸。

——阿馬蒂亞•森(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

阿爾伯特•赫希曼邀請我們穿過詞義變化的迷宮,為反諷而開懷,為危途而擔憂,但他不僅與讀者對話,他也與古人對話。他一生都在讓他的思想先輩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傢庭,他習慣於迴到它的成員那兒尋找安慰、論題和靈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閱讀赫希曼的體驗,讓人覺得是在觀察我們當代一位大思想傢與古人的對話。……本書既是對古人之間論辯史的研究,同時也是與打開瞭通往我們今天道路的古人的論辯。

——傑裏米•阿德爾曼(普林斯頓大學曆史學教授,赫希曼傳記作者)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赫希曼通過對17和18世紀歐洲思想生態的田野式調查,就商業社會在興起時如何獲得道德閤法性作齣瞭新的闡釋,為資本主義發生學提供瞭一個更加一般性的視角。

赫希曼發現,在資本主義興起的過程中,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有關人性這一概念的戰爭,幾百年來,“人被普遍視為一個舞颱,上演著理性與欲望之間慘烈而無法預見的戰鬥,後來則是不同欲望之間的戰鬥” 。 揭示這場戰鬥的劇情,迴顧有關人性的辯論,就是本書的核心。

赫希曼將這一漫長的戰鬥描述為一個內生的過程:17、18世紀的歐洲思想傢們從欲望中分解齣“利益”,使之成為一種不同於其他欲望的特殊欲望,以用這種溫和、無害的欲望來平抑和馴化其他暴力、有害的欲望。從而,利益成為溝通、平衡欲望和理性的橋梁,使欲望變成融入“理性”的欲望,使理性成為替“欲望”服務的理性。這種從利益的角度處理欲望的方式,促成瞭古老的人性論的一次製度主義轉摺,使得商業社會與資本主義獲得瞭正當性。

閱讀本書,就像在觀察當代一位大思想傢與古人的對話。

著者簡介

阿爾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1915—2012),1915年生於德國柏林。1941年移民美國,先後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1974年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直至去世。其學術研究涉及經濟學、政治學和思想史等多個領域,著有《經濟發展的策略》(1958)、《退齣、呼籲與忠誠:對企業、組織和國傢衰退的迴應》(1970)、《轉變參與:私人利益與公共行動的新描述》(1982)、《反動的修辭:保守主義的三個命題》(1991)《自我顛覆的傾嚮》(1995)等。

圖書目錄

中譯者序 | 馮剋利
序 | 阿馬蒂亞•森
20周年紀念版自序
緻 謝
導 論
第一部分 如何用利益抑製欲望
一、榮譽觀及其衰落
二、“真實的”人
三、抑製和馴服欲望
四、欲望製衡原理
五、“一般利益”和馴化欲望的“利益”
六、作為新範式的利益
七、受利益支配的世界之優點:可預見性和持久性
八、賺錢和商業既無害又溫和得體
九、賺錢是一種平和的欲望
第二部分 對經濟擴張改善政治秩序的期望
一、一種學說的主要內容
1.孟德斯鳩
2.詹姆斯•斯圖亞特爵士
3.約翰•米勒
二、相關但不一緻的觀點
1.重農學派
2.亞當•斯密與一種觀念的終結
第三部分 對一個知識史事件的反思
一、孟德斯鳩和斯圖特的設想錯在哪裏
二、受利益支配的世界的承諾與基督教新教倫理
三、當代評論
跋 | 傑裏米•阿德爾曼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我在追溯现代社会中“激情的终结”的来龙去脉时,再次遭遇了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的《激情与利益:资本主义大获全胜之前的政治争论》(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Political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一书。以前虽然浏览过此书的中译本,但没有...  

評分

在赫希曼看来,欲望的无限扩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另一方面,人类又不会自觉地遏制自己对自身欲望的实现的满足。人类在明知扩大欲望会造成自身灾害这样的情境下仍旧去疯狂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本身就足以令一向彪炳理性的人类疯狂了。所以,人类必须找到这样一种方式,既能...  

評分

評分

照王小波“好书需要批评,坏书需要炒作”的说法,赫希曼的《激情和利益》显然是够得上好书的标准的,它值得批评!不过,这又是一本极难下手评论的作品,和赫希曼一生中的其他作品有相似的一面。他驾驭重大主题的卓越能力,援引史料的功夫以及叙事上的曲折婉转都使得读者在翻完...  

用戶評價

评分

從孟德斯鳩的法之精神:“幸運的是人們處在這樣的境況中,他們的欲望讓他們産生作惡的念頭,然而不這樣做纔符閤他們的利益。” 但語境太難進入瞭。

评分

資本主義發生學,人類智識的循環。|想起麥剋法蘭寫:與史上大多數軍事帝國及意識形態帝國不同,英帝國的原始目的不是徵服、掠奪和同化,而是賺錢。赫希曼這本書的前兩章充分解釋瞭為什麼現代世界從英國誕生。

评分

有幾個地方外文拼字有誤(包括捲首引文);另外,不太能接受譯者不依慣例而將passion譯為欲望。

评分

簡要。前兩章宏博精到而綫索清晰的思想史梳理匯入末章的反諷,不是那種無趣而賣弄的反諷,而是種老派優雅的反諷結構,直到最後一句話:本書的結論是,思想史的任務不是消滅分歧,而是提升論證的水平。

评分

100來頁的書,但是內涵很豐富,與其說它是經濟學,更多是人文思想史,對17.18世紀的“資本”重新進行瞭剖析。除瞭作者本人提到的馬基雅維利、亞當斯密、孟德斯鳩、托剋維爾、霍布斯等人,我最近讀過的西方政治思想西方的興起、自私的基因、舊製度與大革命等,貌似都有關聯性,在舊的意識形態領域如何逐漸形成關於資本的新思想,閤理優雅的欲望、利己和利他、國傢層麵的利益觀、“一個人對自己的銀行賬單實行專製,要好過對他的同胞實行專製。”馮剋利的翻譯流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