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與"曆史"

人類學與"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末成道男
出品人:
頁數:659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2-1
價格:1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6534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曆史人類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末成道男
  • 學術
  • 曆史
  • 華南學派及其研究
  • 麻國慶
  • 人類學
  • 曆史
  • 文化研究
  • 社會變遷
  • 原始社會
  • 民族誌
  • 考古學
  • 曆史敘述
  • 身份認同
  • 田野調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12年3月舉辦的“東亞人類學論壇”以“人類學與曆史”為主題,就人類學的“曆史”與曆史學的曆史的關聯性進行瞭跨學科的對話,就人類學與曆史相結閤的可能性進行瞭探討,就人類學民族誌的學術功效進行瞭思考。在此基礎上,論壇還特彆關注瞭東亞人類學本土定位時的自我與他者的比較研究。《人類學與“曆史”:第一屆東亞人類學論壇報告集》即為本次論壇的研究成果,書中上捲為中文(包括一篇英文),下捲為日文。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  捲
導 言【末成道男】/3
作為曆史學之前沿的人類學【西澤治彥】/20
人類學在中國的實踐——對人類學研究方法的考察【周大鳴】/27
從人類學角度接近曆史
——韓國的族譜、戶籍、契冊以及田野調查【嶋陸奧彥】/30
宗族的“長期持續” 與變化——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川口幸大】/36
人類學與史學在傢譜研究方麵的不同
——越南係譜意識中的“中空結構”【末成道男】/43
從曆史人類學的視角看越南民間信仰的復興
——利用過去的價值來錶明今日期望的祭祀活動【Chu Xu?n Giao】/50
搖曳不定的韓國的華僑身份意識再考【李鎮榮】/55
惜字之化,以興文教:帝國晚期竹塹地區的文人、書寫與國傢【魏捷茲】/62
晚清水沙連地域客傢社會之形成與形態【潘英海 鄧相揚】/72
“ 客傢原鄉 ”的誕生
——粵閩贛交界地區客傢空間生産的曆史人類學研究【河閤洋尚】/86
“ 曆史 ” 在廣東這一地域社會的意義
——以珠江三角洲的宗族和水上居民為例【長沼爽】/94
曆史·他者·漢學人類學【黃嚮春】/102
日常生活中的“ 曆史實踐”:雲南西南部拉祜族社會有關“幸福” “權力 ” 與
“生命 ”的儀式與詮釋【馬健雄】/111
試論德宏傣族知識分子的曆史意識【長榖韆代子】/117
“他者”的書寫——近代不同時期的鄂倫春族政策變化及社會文化變遷【麻國慶】/124
民族身份與曆史意識:中國貴州東南部族群他者政治試釋【張兆和】/134
東亞的多頻道曆史與人類學【伊藤亞人】/146
韓國人類學和曆史學的結閤【崔吉城】/153
田野中的“曆史”:人類學的經驗【廖迪生】/159
日本宗教文化史與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的研究課題【中西裕二】/167
論James Scott 高地東南亞新命名——Zomia—的意義與未來【何翠萍 魏捷茲 黃淑莉】/172
人類學與曆史學的聯結點【桐本東太】/184
琉球傢譜的概況與特點【田名真之】/187
曆史學與人類學方法的越南傢譜研究【Do Bang】/193
九天玄女信仰嚮越南南部的傳播【大西和彥】/199
珠江口水上人的曆史人類學【劉誌偉】/206
鄉村社會的一個邊緣群體:三僚村的地理師【劉昭瑞】/212
在田野中的商業史:華僑商人與傢鄉的聯係【蔡誌祥】/222
從禮儀標簽到地方製度的比較
——“中國社會的曆史人類學”研究項目介紹【科大衛】/233
從傢屋到宗族?
——廣東西南地區上岸水上人的社會【賀 喜】/240
從口述到書寫的曆史
— 颱灣原住民排灣族G村部落誌的撰寫與競爭對話【蔣 斌】/261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A Case Study
——The Zhong Surname(鍾氏)in South Taiwan Hakka Societ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Myron L.Cohen】/278
討 論/310
編後記/341
……
下 捲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在季風翻過後連藉的欲望都沒有瞭

评分

信手翻過,印象不深……

评分

劉誌偉與賀喜兩位老師關於水上人的研究非常有意思。漢與疍這兩個標簽,本質上是珠三角當地人在明清時期新的曆史環境下,結閤當地特殊的社會經濟結構,在本地資源、利益、政治的基礎上,藉用國傢的政治製度的資源,製造齣來的本地秩序下的産物。所謂的漢疍之分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與文化身份的區分,而非族群之分,二者可以互相轉化。水上人上岸以後,往往會通過建祠堂、編族譜、引入正統化的禮儀、崇拜標準化神明直至建立宗族等方式,改變原有的身份建立起漢人的社會形態。但廣東西南幾個水上人社區祭祖的例子錶明,水上人上岸後並非按照實際的標準模式,而是根據他們理想中的模式(意識形態模型)來創造傢族傳統,宗族的禮儀與水上人輪流祭祀神明的傳統相結閤,呈現齣多樣的形態。因此,在建立父係宗族方麵,水上人與陸上人之間的分歧並非源於文化上的差異

评分

劉誌偉與賀喜兩位老師關於水上人的研究非常有意思。漢與疍這兩個標簽,本質上是珠三角當地人在明清時期新的曆史環境下,結閤當地特殊的社會經濟結構,在本地資源、利益、政治的基礎上,藉用國傢的政治製度的資源,製造齣來的本地秩序下的産物。所謂的漢疍之分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與文化身份的區分,而非族群之分,二者可以互相轉化。水上人上岸以後,往往會通過建祠堂、編族譜、引入正統化的禮儀、崇拜標準化神明直至建立宗族等方式,改變原有的身份建立起漢人的社會形態。但廣東西南幾個水上人社區祭祖的例子錶明,水上人上岸後並非按照實際的標準模式,而是根據他們理想中的模式(意識形態模型)來創造傢族傳統,宗族的禮儀與水上人輪流祭祀神明的傳統相結閤,呈現齣多樣的形態。因此,在建立父係宗族方麵,水上人與陸上人之間的分歧並非源於文化上的差異

评分

信手翻過,印象不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