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塞林格(1919年~2010年),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进口商。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2010年1月27日,J.D.·塞林格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我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J.D.塞林格
★大学生对塞林格作品的响应,说明他比任何人都更贴近时代,并且捕捉到了当前正在自我与文化之间发生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斗争。
——菲利普•罗斯
★塞林格是我最痴迷的作家……也许是那种青春启迪和自由舒畅的语感深深地感染了我。它直接渗入我的心灵和精神……
——苏童
★塞林格的寿命不止91岁,塞林格将和他的作品一起永生。
——郑渊洁
《麦田里的守望者(纪念版)》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中。学业繁重,可我心不在书上,于是便买了很多书,用以打发冗长的上课时间。年少轻狂无知,个性十足,世界想怎么转就怎么转,厌恶的人、事“呸”地一声,转身云烟。当时读《麦》,无法给以心灵的震撼,或许我本身就是潇洒不羁的。 ...
评分霍尔顿如果不是个少年,而是个中老年人,那他可真烦人。《麦田守望者》里的这位主人公,看什么都不顺眼。他讨厌学校,讨厌同学,讨厌父母。他甚至讨厌那些喜欢说“祝你好运”的人,以及那些说“很高兴认识你”的人,以及在钢琴演奏中瞎鼓掌的人。他当然还讨厌数学物理地理历史...
评分(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一) “守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也许更不是一个历史很长的词。至少我对“守望”这个词的最初印象来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翻翻《现代汉语词典》对“守望”的解释,也不过是“看守...
评分 评分麦田里没有守望者 赵松 —————————————— 要是你有兴趣,并且能找到1951年7月15日的《纽约时报》,就会在书评版的那个名为“哎呀”的狭小栏目里发现这样的一段速评文字:“这个塞林格专写短篇小说。他知道如何写孩子的故事。但本书实在太长了。有点单调乏味。他真...
守望纯真抵御整个成人世界。神乎其技的叙述腔调,堪称爽文。流畅自然,浑如天成,延续了美国少年历险记的文脉。重读好书真美好!
评分“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评分成绩好的学生永远不懂的成绩差学生的内心世界。
评分于济南西西弗书店读完,痛快,同时也有点伤感。不禁想起另一本书《小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王子是尚未长大的霍尔顿,霍尔顿则是长大以后的小王子。小王子回到了它的星球,霍尔顿则为了“伟大的事业”卑微的活下来。
评分于济南西西弗书店读完,痛快,同时也有点伤感。不禁想起另一本书《小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王子是尚未长大的霍尔顿,霍尔顿则是长大以后的小王子。小王子回到了它的星球,霍尔顿则为了“伟大的事业”卑微的活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