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就自成“小世界”,空间差别分明。两千年前,司马迁便觉察都市经济与商业发展的联系,并肯定竞争乃属自然趋势:“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幅
凑,不肖者瓦解。”虽说直到近代,他还被“不患寡而患不均”教条的信奉者斥作“崇势利而羞贫贱”,但历史总似乎在作出相反结论。
王振忠的这部著作,通过考察前近代中国一个特殊商人群体的活动史,表明那时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在中国形成“第一世界”,似属人为,实乃自然。我欣赏这样坚持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的著作。”—— 朱维铮"
王振忠,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徽州研究,是国内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著有《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年)、《乡土中国·徽州》(2000年)和《明清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做——新发现的16—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2002年)等。
王振忠的徽学研究,在国内的徽学专家中绝对算得上第一流的,“徽王”之名,名副其实!这是一部20多年前的专著,据说是王先生的博士毕业论文,若真是如此,那么王振忠当年的成就就足以让晚辈无比尊崇。这部专著可以看出来,王振忠对于传统史料的搜集确实很上心,在那么年轻的时...
可以看出作者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在印证史料上用力很深,对明清徽商及社会流变的叙述非常深入。但作者并没有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而只是限于罗列结果(也许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同?)另外,整本书都在说嘉靖年间盐务改革,整本书也没有写怎么改革的,让我非常疑惑啊。
评分#一七K书#『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扬州瘦马和外围女野模是叶韵的,两淮盐商和王万达马阿里马腾讯之流相仿,看似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然昔年『盐业集中淮扬,商人势力足以左右天下』,不旋踵而将虞衰歇矣!囤聚金钱的巨商并非金钱的主宰,万历和乾隆时代确乎是中国的盛世。
评分由于成书时间较早,因此书中很多地方现在看来已经略显落伍。作者对社会变迁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徽商的土著化、盐业城镇的兴起、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的建设、奢侈享乐之风的盛行以及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的转变等表面的变化,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是盐政制度的演变、聚落空间的变动、行政区划的调整、市场网络的形成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总体看来该书还是更偏重于徽商对淮扬地区艺术文化和商业消费的影响,盐商的本职工作反而模糊了,我们看不到他们如何具体经营盐业,产运销各个环节又是如何运作,市场又是如何发展。书中对于徽商的土著化问题的解读也留于表面,实际上移民入籍由于牵涉到科举名额等问题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博弈才能实现。徽商在当地对内重修族谱建宗祠对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捐资修路架桥等一系列行为背后也并不仅仅是家族意识和公益心的体现
评分对于一本二十多年前的著作,不应以今天的学术范式去批判。如果置于那个时代,这本书定然是上乘之作。把盐业兴衰与苏北社会相联系的学术方法,当时还是少见的。本书使用的主要史料是苏北的各级方志和扬州御档,我今天研究两淮盐商使用的资料类似。要说本书有何不足之处的话,便是标题中的“明清徽商”一词,书中讨论的主体是两淮盐商,盐商虽是徽商但并非徽商全体。如果把书名改为“明清徽州盐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会更妥当。
评分于扬州一咖啡馆读的,门口挂着标签“亦可赛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