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离我们有多近,他具有何种问题意识和智识水平,以及恰恰在一些我们轻易误以为是共同点的地方,笛卡尔离我们有多远……《“我”之观念——笛卡尔哲学研究》是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本书抽取笛卡尔哲学中五个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问题点,并分别用一章的篇幅对它们进行处理,试图到达的首要目标是:理解笛卡尔。
作者凯莫林(Andreas Kemmerling),生于1950年,于1976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任教并于1981年在该大学获得教授资格。自1983年起,先后在美国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任教。1999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任教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哲学、分析哲学(包括语言学和心灵哲学)。
译者蒋运鹏 ,哲学博士,1981年生,2010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任助理教授,2012年起在海德堡大学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国近代经验主义、早期分析哲学(包括语言哲学和形而上学)。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好多编辑错误 校对不太认真感觉很匆忙
评分作为一个没原则的人跳读了其中三章,之所以标了,是因为不会再回头把它读完了。凯莫林是笛卡尔研究中的“新批评”。第二章凯莫林认为“我思故我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CES(我思故我在)这个思想事件的思考者存在”。第三章关于自我的观念,凯莫林区分了笛卡尔作为状态的我和作为本质的我,并梳理了康德、普朗克、阿诺德三人之“我”的观念。第四章关于自身存在的怀疑,凯莫林认为存在虽然被怀疑但是仍然确定这一矛盾得以成立在于笛卡尔是通过Summa(那个最高的怀疑)对存在进行间接怀疑,是对这一类事物的怀疑而不是对存在本身的直接怀疑,并由此绕道证明了“上帝不可能是一个欺骗者”这一命题。不要问我记住了什么,我只记得我玩了一场语言的游戏,然后深刻领悟了为什么“逻各斯”与“语言”同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谢谢啊。
评分观点那一章是大型文献综述,论证方式有点看不懂
评分你们造我为了写读书报告有多努力么(尔康脸)!!!
评分观点那一章是大型文献综述,论证方式有点看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