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
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作者介绍: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易中天这本书也就是用吴思在《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观点来分析一些事例,当然,语言是生动形象的,易中天最擅长的就是说故事给老百姓听。
评分昨晚,眼睛干的疼,最近眼睛老是发炎,滴眼药水也没有用。看来得要一段时间不用电脑不看书才有可能会好一点了。 在眼睛的不舒服中,把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看完了。 对于书的后半部分,非常不喜欢,不是风格的不喜欢,而是明显后半部分是为了赶时间赶书稿,凑合而成的...
评分潜规则,然后又有一个闲看水浒,大都是从别样的角度看历史和文学作品。吴思寻找的是规则,砍柴思考的是政治,易中天品的是人事。所以得出的就是:冷静得有点残酷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客观的政治追求和利益权衡,主观的人情体谅和做人的无奈。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说着同一件事——...
评分我知道老易最近火了,品三国品到不行,但是,可惜的是老易的这本书感觉太仓促了一些,书里面前后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总感觉这是他为了拢聚人气搞出来的应景之作,应该多花点时间了。
评分易中天这本书也就是用吴思在《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观点来分析一些事例,当然,语言是生动形象的,易中天最擅长的就是说故事给老百姓听。
写挺好,见微知著的感觉,等孩子念文科,都可以当教辅再读一遍了
评分易大师的很多史观还是很正的
评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惆怅啊
评分历史科普读物
评分越集权越落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