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良,1992年春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歷年來在哈佛本科生院、國立澳大利亞大學亞太研究院、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從事教學和研究,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著有《共產主義後的中國》。
本書《增訂版》新加的內容作為“新增章”置於原來的第一章之前,是考慮到新增加的內容聚焦於最近兩、三年來全球矚目的中國大問題之上。它是針對本書第一版發行以後,中國內地和海外讀者提齣的主要疑問所作的綜閤迴答,我的迴答集中在兩個大要點上。第一,從政治製度的角度看,如何修正更新中國模式?修正更新的起步最好從哪裏開始?在現有的中國大政治環境下,其法統依據 (legitimacy) 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的起步不但是閤乎中共法統的,而且是閤理的和具有動力學持續效應的?第二個要點是,中國最高層領導班子2012 年11 月換屆以來,他們推齣的全球注目的兩大舉措——深化改革的《六十條決定》和反腐敗的強力進展,[1] 為清理中國模式在過去許多年裏有意無意促成或惡化瞭的社會管治方式中灰黑色的機製,提供瞭怎樣的寶貴機緣?我們有可能藉助上述的兩大舉措,實實在在地推進中國國內的社會正義嗎?
丁学良教授在书里不止一次提到,如果要包括万象地讨论“中国模式”的话,需要与百科全书相埒的篇幅。顺着这个比喻来看,这本《辩论“中国模式”》大概接近《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中位,里面有些东西知道,更多不知道,经过凡例“一二三四”的组织一番,足够符合开卷...
評分丁学良教授在书里不止一次提到,如果要包括万象地讨论“中国模式”的话,需要与百科全书相埒的篇幅。顺着这个比喻来看,这本《辩论“中国模式”》大概接近《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中位,里面有些东西知道,更多不知道,经过凡例“一二三四”的组织一番,足够符合开卷...
評分就像学者做论文一样,对“中国模式”进行的的剖析相当严谨、犀利。 从什么是“中国模式”,到形成的内外原因,进而到中国模式的效果,指出沉重的代价,与未来的难以为继,直至给出替代方案,以及替代方案的阻力,最后指出替代方案的意义。 作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切入...
評分丁学良 著,《辩论中国模式》,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35.00元。 当前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与日倍增。伴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年高速发展,中国GDP最近终于超越日本,昂然迈入全球第二行列。与此同时,关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等领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浪头潮流几经变故,从...
評分就像学者做论文一样,对“中国模式”进行的的剖析相当严谨、犀利。 从什么是“中国模式”,到形成的内外原因,进而到中国模式的效果,指出沉重的代价,与未来的难以为继,直至给出替代方案,以及替代方案的阻力,最后指出替代方案的意义。 作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切入...
等外賣的時候匆匆讀完,從內容上看,作者顯然對毛的評價不高。我讀這本書的收獲在於:把道聽途說的流言通過此書加以印證,此外並無其他。兩個問題:1、三個輪子還要走很久,再艱難也要走下去,掏空6個錢包也要走下去,之後呢?2、中國自周代以來三韆餘年,民本觀念近三韆餘年,民何曾為本?
评分作者在最後一章描繪的轉型路徑很吸引人,但一切都沒那麼容易,迴到他提到的中國模式的三大支點,稍稍碰一下,對這整個大攤子都傷筋動骨。
评分我覺得這本書可以繼續增訂修補下去,這十年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麵的改革足以讓人震驚,十年前的分析和預言在十年後顯得如此蒼白
评分書的格局作的很大,很客觀,很深刻,很係統,十分認同作者對未來的一絲希望,但我保留看法,持悲觀態度
评分書的格局作的很大,很客觀,很深刻,很係統,十分認同作者對未來的一絲希望,但我保留看法,持悲觀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