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维艰

筚路维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萧冬连
出品人:
页数:246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0-1
价格:CNY 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6324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共党史
  • 当代中国史
  • 政治
  • 中国
  • 社会主义
  • 中国近代史
  • 共和国史
  • 历史
  • 中国
  • 近代史
  • 政治
  • 社会变迁
  • 思想史
  • 改革
  • 革命
  • 人物传记
  • 社会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了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从实行新民主主义开始,途经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五次历史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正途大道。

作者简介

萧冬连,1950年10月生,湖南省衡东县人,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1978-1886年间,先后在南开大学和解放军政治学院主修中国近现代史和经济学。1979-2000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任教,从事中共党史和当代中国史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三次危机与中国改革的缘起》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实行新民主主义
一“新民主主义”的源流
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建国构想
三新民主主义纲领的实行
四理想与政策之间的张力
五酝酿放弃新民主主义
第二章仿效苏联模式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统购统销的深远影响
三高潮是如何出现的
四 “举国体制”的形成
第三章追寻赶超之路
一苏共二十大引出的改革思考
二1957年的“大转弯”
三赶超模式的大实验
四滑向大饥荒
五思想和体制透视
第四章发动继续革命
一危机下的退却与分歧
二毛泽东的继续革命
三文化大革命何以发动
四暴力、派性与权力斗争
五恢复秩序与维护“文革”
第无章转向改革开放
一中国改革的缘起
二中国市场化转轨之路
三超越传统社会主义
附录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艰难转向
关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
历史的逻辑反映历史的继承性
历次转向都有国际背景的影响
用人性和常识理解中国改革的初始动力
路径选择受多重因素制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的副书名非常简洁实在地说明了本书的主要内容,感觉比主书名似乎更合适做书名。封面设计不错,比较简洁大气。全书对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五次历史选择进行了述评,可以说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  

评分

因为读《经济观察报》的一次访谈,知道了萧冬连这个名字和《探路之役》和《筚路维艰》这两本书。买来,打算仔细看看,就算是国庆70周年应个景。一周下来,读完了这一本。 光看《筚路维艰》这四个字,肯定不知道此书要讲什么,副标题“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才是点睛之笔...  

评分

年龄越大,越来越有“五毛”的倾向了。 记得我年少时,尤其刚进入青春期时,也是看谁都不顺眼的样儿,恨不得所有的当权者都应该抓起来“革命”:“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妈妈的,太可恶了!”(《阿Q正传》)后来在初升高的暑假里,独在二楼热极了的小屋里汗水淋漓地读...  

评分

年龄越大,越来越有“五毛”的倾向了。 记得我年少时,尤其刚进入青春期时,也是看谁都不顺眼的样儿,恨不得所有的当权者都应该抓起来“革命”:“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妈妈的,太可恶了!”(《阿Q正传》)后来在初升高的暑假里,独在二楼热极了的小屋里汗水淋漓地读...  

评分

因为读《经济观察报》的一次访谈,知道了萧冬连这个名字和《探路之役》和《筚路维艰》这两本书。买来,打算仔细看看,就算是国庆70周年应个景。一周下来,读完了这一本。 光看《筚路维艰》这四个字,肯定不知道此书要讲什么,副标题“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才是点睛之笔...  

用户评价

评分

官方推荐的书目,原本以为内容会是和书名一样的伟大光荣正确,没想到竟还真让人读出了兴趣。

评分

简洁,客观,言之有据。尊重历史人物对于发展做出的努力,虽然使用了不同方式以及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评分

以极为凝练的笔法和富有见地的史识,简明而清晰地梳理了1949年之后的中共建国史,对于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进程的成败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的难点和关键点,都分析得深刻到位。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

党员操守——这是读之前的臆想。读完之后蓦然产生了一种信心,对这个党的欣喜。其实就和人一样,直面自己的问题,尊重历史和事实,是放下包袱,大步向前的必要条件。这样的人多了,这个国家就有希望了。

评分

十分精彩。如一面精巧的风月宝鉴,将建国到世纪末中共官方党史的正面照出了背面。回答中国近代以来的问题是什么,这是思想史;探究中共如何回答和如何做,这是党史。本书精要的描述出党的政策如何从历史的必然选择,到全党试图超越历史,再到领袖的个人意志,指出四十年间党的路线调整的复杂性,区分必然性与偶然性,于历史人物就其具体行为或褒或贬,不留情面又不加恶意。本书对很多网络与知识界反党与挺党的流俗成见进行了澄清,于中国当下各立场派别都有裨益,反党者可找到黑材料,挺党者能发现远见卓识,因而本书虽为史论,却在超越左右,为政改达成思想共识方面寄托了苦心。读完此书再去读官家与海外所撰党史,必能收火眼金睛之功。七天读书第二天,任务结束,饮黑啤一罐、戴河明珠白酒二两,且先鸣金收兵,明日沙滩再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