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芙蓉镇》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主要讲述了,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庾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古华(1942—),湖南嘉禾人。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曾长期生活在湘西五岭山区,对乡镇风俗很熟悉,创作主要以这一地区的生活为背景。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篇小说集《浮屠岭》、长篇小说《芙蓉镇》等。《爬满青藤的木屋》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现旅居加拿大。
十几年后重读《芙蓉镇》,时时有往日情境再现的感觉。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下读同样一本书,竟然好像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某日晚上拿起人民文学版的《芙蓉镇》,一口气读完。读完兀自心潮澎湃了一会儿。作品将背景放在那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历史时期,读来却是历历在目,和大量以...
评分前段时间在友人的极力推荐下,我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这部小说,但看完后对小说整体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反而对里面生动的风景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印象深刻。 开篇几百字的社会风情描写,可能是我在当代文学里看到的最美的风景了。但小说还是要描写人性,反应社会的,作品中的有...
评分前段时间在友人的极力推荐下,我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这部小说,但看完后对小说整体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反而对里面生动的风景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印象深刻。 开篇几百字的社会风情描写,可能是我在当代文学里看到的最美的风景了。但小说还是要描写人性,反应社会的,作品中的有...
评分 评分整本书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把它读完,因为小说的整个事件是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前夜——文化大革命之后,现在的年轻人读起来,感觉世界真的好荒唐,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历史上却实实在在的发生着,应该说是对这段历史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吧! 其中,整本书读下来,我认为最经典的莫...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那個時代的作品,在全面禁严多年后突然有了些许改观,自然是心怀感激又小心翼翼的跳舞。我很好奇,最后李国香哪里去了?杨民高呢?只留下王秋赦一个泼皮懒汉“疯了”,也算是作者的“聪明”之处吧。另外,本书语言真是一大亮点。4.5星吧。
评分浓浓的政治味,因刻意而显无趣。
评分读得心惊肉跳,郁闷不堪,即使后来米豆腐姐子平反了,扬眉吐气了,心头的那一大团阴霾都久久无法散去。真心无法去想如果自己置身在那个时代里,会不会根本就熬不过去,批斗个一两次就自尽了。读完好想吃一碗配着辣子香油的米豆腐,想和谷主任聊聊天,听秦癫子唱个曲儿,再坐在米豆腐姐子的对面,好好端详端详她的脸。好想看看,真正经历过这无边黑暗的人,会有着怎样的眼神和气色。人性确实禁不起考验,但无论何时,都总还会有些许曙光。有时候就是那微薄的曙光,便能胜造七级浮屠。
评分看小说之前先看了电影,所以在看小说的时候,在脑海中难免会把小说文本讲的内容与电影里的表达互相比较。虽然已经知道了大概情节,但是因为改编成电影时对小说情节有大量删减,在所以整个阅读中总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小说涉及到的情节比电影更多,人物冲突更激烈一点,人物情绪更饱满,尤其是涉及到李国香的部分。小说中除了对人性有很多讨论和展现意外,还涉及到了解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等。
评分浓浓的政治味,因刻意而显无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