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 等。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钱钟书的《围城》,是我的枕边书,断断续续读了好几遍,但杨绛的《洗澡》,则是久闻其名,未见其面。上次从书市买回来后,也放在枕边,让两本书也“有情人终成眷属”。十二点爬上“狗窝”(《洗澡》的主人公把自己的小房间命为“狗窝”,我扫了一眼自己的床上,书卷狼藉,...
评分钱钟书的《围城》,写的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杨绛的《洗澡》,写的是建国后的知识分子。 仆人眼中无伟人,同侪眼中无真儒。不论小说的影射是否确有其事,至少可以了解当时智识阶级中的佼佼者是如何看待他的同行,如何理解他们的遭遇。 近年来对知识分子,似有美化神化之嫌...
评分1.“超拔”,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标准 杨绛的《洗澡》前言写于1987年11月9日,但不知怎么,我看到的却是2004年人民文学的第一版。 在前言里,杨绛说:我掇拾了惯见的嘴脸、皮毛、爪牙、须发,以致尾巴,但绝不擅用“只此一家,严防顶替”的货色——杨绛此时底气还是相当足的。 ...
评分什么样的小三最可怕? 妖媚?聪颖?工于心计?锲而不舍? 都不是,真真叫人可怕的小三,是那些让人恨不起来,甚至有些钦佩的小三。 而《洗澡》里的姚宓,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虽然美貌,却低调而沉静,会审视夺度,却不逆来顺受。她清楚什么不能要,什么可以...
评分不知道是他们俩本身就这样,还是杨绛先生嫁了钱先生之后潜移默化的也有如此的洞察力(也不排除杨潜移默化了钱,我可不是男权主义者),这一对神仙眷侣通过《洗澡》和《围城》把中国知识分子(广义上的)的虚伪、自大、勾心斗角和向权力卖身刻划的栩栩如生。下面谈两点无聊的看...
戛然而止,洗澡之后呢?不喜欢许彦成和姚宓,喜欢许的妻子,一个爽利泼辣有担当的女人。
评分在书店看见就蹲下来读了一章 索性买了回家看 姚宓与许彦成原是一个类型的人 说糊涂不糊涂 说聪明好像也聪明 又不够精明 倒是觉得完工丽琳这样的人物才有烟火气 总感觉故事没看完 应该再去看看洗澡之后 另外赞一声杨绛先生好功底
评分这书我评不了,也评不好。就只能谈个感受,人物全都活生生跃然纸上,故事看来零碎,其实不然,年代印记恰到好处。只是,这结尾实在有些太仓促。
评分钱钟书未必喜欢方鸿渐,但杨绛肯定是偏爱姚宓的。
评分1、文字的力量,于无声处闻惊雷。在“灾变”和“极权”互构的生存环境里,每个人的贪痴执念、伪饰矫作、恃才卖弄、威逼利诱、避世偷安、游戏人间,怀揣着种种生存或者执我的目的,在无法无天的年代里各自折腾。2、这些人力,好像唯一的亮点还是罗厚和姚宓两人,代表着不与体制苟且的独立个人。3、这本书可与白先勇《台北人》对比看,在那个时代的一批人去台,一批人留下,两种截然相反、各有悲欢的人生故事,真是造化弄人。4、对这类题材的文字,始终不敢多看,太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