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 等。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一. 在我准备写评论的时候,特意找来了采葑采菲,如匪浣衣的出处,至于沧浪之水清兮就明白的多了。原来采葑采菲是指采集蔓青类和根部类的草本食物,百度了一番才明白就是白菜茭白等等,顿时觉得题目如此贴切。各路文化人纷纷舶来,在姚家那个院子里安营扎寨各显神通,可不就...
评分不知道是他们俩本身就这样,还是杨绛先生嫁了钱先生之后潜移默化的也有如此的洞察力(也不排除杨潜移默化了钱,我可不是男权主义者),这一对神仙眷侣通过《洗澡》和《围城》把中国知识分子(广义上的)的虚伪、自大、勾心斗角和向权力卖身刻划的栩栩如生。下面谈两点无聊的看...
评分在图书馆看到的时候,书有点破,破的恰到好处,显出温润可手的质感来了——这么说有些奇怪啊,可是的确如此。 借来后,晚上熄灯后在走廊里坐在小凳上看完的,没什么大起大落,平平淡淡的,却也可读。 最喜欢的是每一部的小标题: 第一部 采葑采菲 ...
评分读《洗澡》,只觉意犹未尽。人物和言语之诙谐,揶揄和反讽之深刻都丝毫不逊于《围城》。两本书在总体趣味上是一致的,个人相当偏爱这种描绘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的书。许彦成约姚宓游香山那一段,那是相当的“小城之春”,格外的“花样年华”。彦成和杜丽琳吵架会不自觉地说英语...
评分《杨绛传》是枕边断断续续看的,《洗澡》言语爽快干净,很快就看完了。完了又重新翻看了《我们仨》。若是手头有《围城》也定会再来一边。其实若看过了杨绛的小说和散文,这本《杨绛传》大抵只是多给了些当时的人物环境而已。杨绛的文字里,事情人物的脉络都自然浮显,似已不需...
对于文中所谓‘洗澡’的理解其实就是某句话:人只有在洗澡时才没有阶级等级的区别,因为大家都是裸体。P.S.人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有所改变,所以这种出发点本身就有问题的运动看起来实在可笑至极。
评分在书店看见就蹲下来读了一章 索性买了回家看 姚宓与许彦成原是一个类型的人 说糊涂不糊涂 说聪明好像也聪明 又不够精明 倒是觉得完工丽琳这样的人物才有烟火气 总感觉故事没看完 应该再去看看洗澡之后 另外赞一声杨绛先生好功底
评分最有力的表达方式就是说人话。
评分儒林外史新编。。。。血淋淋的真相是许多臭老九所害怕的,你想不想要《围城》的续集,真的是在围城里了,而且里面还有水,有人说那是澡堂,比围城还狠,因为城,你可以直接出去,但是,澡堂就不行了,因为如果没有衣服,想出也出不去,直接让你想到波伏娃的第二性
评分这书我评不了,也评不好。就只能谈个感受,人物全都活生生跃然纸上,故事看来零碎,其实不然,年代印记恰到好处。只是,这结尾实在有些太仓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