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奥威尔以其深邃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力和犀利冷峻的文笔,纤毫入微地勾画了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图景,构建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骇人世界。幻想中窒息黑暗的未来,如同一面无情的镜子,投射着现实的残酷与无奈。奥威尔留下了一个刺向人心深处的巨大惊叹号,警醒着每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出生于印度,受教于英国伊顿公学,在缅甸当过警察,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还曾流亡伦敦、巴黎等地,做过洗盘子杂工、教师、书店店员。1940年后开始做小说评论员、记者、撰稿人。1950年,缠绵多年的肺病终结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 他乐于被文字奴役,却饱受误解与争议,被视为“危险的异端”,同时又被称为“西方世界的良心”,代表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使其在世界文坛上享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自从一九九零年夏天来美,身不由己一直有国难归。去年十月,有友人约我从华盛顿回北京去讲学,我一口就答应了。 八年中,多少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谢世了。远一些的不说,前年六月,董乐山从北京寄来《汪曾祺悄然归去》的剪报。曾祺和我相知六十多年,九零年夏我离京前曾到他家...
评分 评分《1984》中有一个很小的细节,读到的时候我惊了一跳。 大洋国的外围党员每天早晨醒来之后,都要在电幕的监视下做一套体操。其中有一节“指尖碰脚趾”的动作,是温斯顿最痛恨的。每次一做这个动作,他都会“从脚踵到屁股感到一阵剧痛,最后常常又引起咳嗽的发作。”他原本正陷于...
评分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一九八四》的伟大是不用任何废话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甚至有人称这本书为“社会政治幻想小说”。 和我对《动物庄园》的评价一样,中国人喜欢《一九八四》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切身的体会。以至于我总是怀疑,《一九八四》能够在中国出版,都是一件令...
历史就是现实,现实害怕历史
评分开始思考,开始怀疑
评分“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又把这本反乌托邦反极权的小说看了一遍,放假回家不怕书荒,书柜满满当当,没有特别中意的类型,什么都看。
评分“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评分翻了不下十遍的神作,初读惊艳,再读荒诞,再读可笑,读到最后才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来便是如此荒谬可笑。 这是一部有“思想”的作品,也是我追寻自由的起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