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玛·拉金 Emma Larkin,美国记者,在亚洲出生和成长,后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缅甸语。她以曼谷为基地,对亚洲进行广泛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访问缅甸。
译者 王晓渔,文化学者,现供职于同济大学。
#阅读时光#《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辅助材料:电影《昂山素季》(吕克贝松导演);《缅甸岁月》(作者乔治·奥威尔)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缅甸的历史和现在其实并没有什么了解,这十几年来缅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记者艾玛·拉金于20世纪90年代在缅甸旅...
评分本书作者艾玛·拉金,于2011年前用了多年时间走遍了乔治·奥威尔当年在缅甸曾经驻足过的地方,她甚至寻到了一些帝国时代的故人,通过他们回忆起当年这位帝国治下警察,曾在缅甸生活的吉光片羽;然而物是人非,当年缅甸还有着大英帝国的影子:英式俱乐部,网球场,能吃到西餐的...
评分在未看艾玛·拉金的《在缅甸寻找奥威尔》之前,我一直以为奥威尔的反乌托邦思想及著作源自西班牙内战,以及那个时期苏联所表现出的恐怖与残暴,比如阅读《一九八四》,脑海中便浮现出与老大哥形象对应的苏联或与之紧密联系的极权国家,缅甸则从未出现在想象性视野之中。但该书...
评分美国记者艾玛·拉金在缅甸寻访了奥威尔的生活轨迹,后者是一位英帝国时期缅甸殖民地的警察,但随后做出决定,离开了这种代表帝国权力的殖民者工作并令人费解的选择成为一名作家。再之后的故事想必世人皆知。奥威尔写出了《动物农场》和《1984》两部杰出的反极权和乌托邦的著作...
评分2015年9-10月我在缅甸旅行。时间距离这本书中作者在缅甸已经有10多年了。毫无疑问缅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有一些东西从未改变。 我在仰光的住处是印度人聚居区。这里离苏雷塔很近,离中国城也不远。这里年代久远,在我住的B&B傍边的小街道上都是殖民时期的旧式房屋,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